中医治疗眩晕有哪些方法呢?


“天旋地转、晕头转向、不敢睁眼、恶心呕吐”,许多人在生活中都有过这种“眩晕”的体验,眩晕常反复发作、令人难以忍受,有人对此戏说“眩晕不是病,晕起来真要命”,那么眩晕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接下来我们看一下中医防治眩晕有哪些方法吧。



眩晕知多少?


眩晕是以自觉头晕眼花或视物旋转动摇为主症的病证。轻者发作短暂,平卧或闭目休息片刻便会缓解;重者如坐舟车,旋转起伏不定,以致难于站立,或伴随恶心、呕吐,甚至昏倒。

中医认为眩晕的发生常与忧郁恼怒、饮食不节、气血虚弱、肾精不足等因素有关,发病机制是风、火、痰、瘀扰乱清窍,或气血虚弱导致清窍失养。中医通常将眩晕辨证分为5个证型:气血亏虚证、肾精不足证、痰湿中阻证、肝阳上亢证、瘀血阻窍证。

眩晕常见于以下几种:

1、持续性头晕:一般普通急性头晕,最多维持一至两个星期左右便消失,若维持一个月以上就是持续性头晕。可由脑部疾病,贫血,全身性疾病等多方面因素引起。
2、间歇性头晕:经常间歇性头晕一般是由低血压或高血压引起,年人一般是由低血压引起,另外颈椎病也可以引起头晕.。病情轻微症状可有:头晕、头痛、食欲不振、疲劳、脸色苍白、消化不良、晕车等;严重症状包括:直立性眩晕、四肢冷、心悸、呼吸困难、共济失调、发音含糊、甚至昏厥、需长期卧床。这些症状主要因血压下降,导致血液循环缓慢,远端毛细血管缺血,以致影响组织细胞氧气和营养的供应,二氧化碳及代谢废物的排泄。尤其影响了大脑和心脏的血液供应。
3、紧张性头晕:是指精神一紧张就会头晕,越紧张,头晕越厉害。一紧张就头晕,心理稍微调节不好就会出现,如果出现后努力调节,有时会有好转。
4、眼源性眩晕:非运动错觉性眩晕,主要表现为不稳感,用眼过度时加重,闭眼休息后减轻。眩晕持续时间较短,睁眼看外界运动的物体时加重,闭眼后缓解或消失。常伴有视力模糊、视力减退或复视。视力、眼底、眼肌功能检查常有异常,神经系统无异常表现。
5、晕血:晕血症又叫“血液恐怖症”,是指病人由于见到血液而产生的晕厥现象,主要表现为头晕,恶心,目眩,心悸,继而面色苍白,出冷汗,四肢厥冷,血压降低,脉搏细弱,甚至突然意识丧失。



中医治疗有妙招


中医从整体角度出发,辨证论治,补虚泻实,调和阴阳,综合运用中药、针灸、推拿、穴位按摩、耳穴压豆等方法治疗眩晕。

01

中药辨证

在中医辨证论治理论指导下,辨阴阳虚实,分标本缓急,采用平肝、清热、化痰等法治其标,补益气血、滋补肝肾等法以治其本。如痰湿中阻型眩晕,多表现为眩晕伴头重昏蒙、胸闷恶心、食少嗜卧,发病机制是痰浊中阻、清阳不升,因此可选用半夏白术天麻汤燥湿化痰、健脾和胃。

02

针灸

针灸在经络学说指导下,通过针刺、艾灸互相配合的方式刺激特定的穴位,可以疏通经络,调和阴阳,调节气血,扶正祛邪,改善眩晕。例如气血亏虚、肾精不足等虚证眩晕,可针刺百会穴清头目,风池穴疏调头部气机,肝俞、肾俞补益肝肾,足三里补益气血,配合督脉灸、艾箱灸等灸法温经通络。



03

推拿

推拿可通过滾法、按法、揉法等理筋手法放松颈肩背部肌肉,结合颈椎扳法等整脊手法整复小关节紊乱,舒筋活络、理筋正骨,使骨正筋柔,气血畅通,继而改善由颈椎病引起的眩晕。

04

穴位按摩/耳穴压豆

穴位按摩通过刺激特定穴位,激发经络之气,达到通经活络,改善眩晕的目的,平时可自我按摩印堂、百会、风池、天柱等穴位。耳穴压豆是通过王不留行籽、磁珠等丸状物贴压刺激耳穴的一种操作,通过刺激耳穴调治脏腑、调节气血,继而改善眩晕,可选用皮质下、交感、神门等耳穴。

01

穴位贴敷

穴位贴敷是在人体特定部位或穴位贴敷药物,通过药物和经络穴位的共同作用治疗疾病的方法。根据辨证分型的不同,选择相对应的药物及穴位,通过其双重作用达到防治眩晕的目的。


预防与调摄


①保持心情舒畅,防治七情内伤;注意劳逸结合,适当体育锻炼;饮食清淡有节,防止暴饮暴食。

②寒冷天气外出注意颈部保暖,办公室工作人群注意避免空调直吹颈后,以避免颈部受凉、受风。

③青年人的眩晕多与长时间伏案工作学习、熬夜、缺乏锻炼等因素有关,平时应注意工作学习的体位,长时间伏案工作后适当活动颈部,睡觉时选取高度适宜的枕头。

④中老年人的眩晕多与神经、心血管因素有关,出现眩晕后应及时就诊,特别是中老年眩晕反复发作者,应警惕中风的发生,积极完善检查,积极治疗原发病。平时应注意避免突然、剧烈的体位改变和头颈部运动,如夜晚上厕所时猛然起身。



上一篇:甲亢严重可致死,甲亢患者要牢记这些注意事项,别不当回事!
下一篇:海绵状血管瘤严重吗?一文读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