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斑块”长在这3个地方很危险!




斑块,就像身体里的“不定时炸弹”,可能形成血栓,造成血管堵塞,甚至引发心梗或脑梗等严重心脑血管事件,还可能引起猝死。



血管斑块最容易长在这几个地方




北京天坛医院、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在《美国医学会杂志》在线发表了一篇题为《中国东南部社区居民多发性动脉粥样硬化的患病率和血管分布》的重磅研究,纳入浙江省丽水市3067名中老年人,收集了他们的脑血管壁磁共振成像和断层扫描血管造影数据。




这项研究发现:


1. 中老年人普遍存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研究发现,我国中老年人普遍存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且不止一处;约四成人存在某一处动脉血管狭窄程度达到50%或以上。


2. 血管“斑块”最容易长在这几个地方


研究人员根据8个血管部位(颅内动脉、颅外动脉、冠状动脉、锁骨下动脉、主动脉、肾脏动脉、髂股动脉和外周动脉)存在的受累情况,评估了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并将存在2个及以上受累部位者,定义为多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病变。


结果显示,2870例受试者(93.6%)至少1个血管区域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主要见于:


若按照血管区域划分,斑块的检出率由高到低依次为:主动脉79.6%、髂股动脉75.8%、锁骨下动脉49.8%、冠状动脉44.9%、颅外动脉(包括颈动脉)36.4%、肾动脉28.7%、颅内动脉17.7%。也就是说,最容易长斑块的血管是主动脉。


 

长在这三个地方最危险




血管遍布人体的各个地方,而身体内大部分的动脉血管都有可能形成斑块,但其中容易危及生命的动脉血管是心血管、脑血管和下肢血管。


1.长在心血管里


如果斑块在心脏的冠脉血管里,可能造成冠脉的狭窄或者堵塞,导致流向心脏的血液不够充足,造成心肌缺血和缺氧。当心肌缺血缺氧时,就容易出现胸闷、胸痛的症状。严重时会造成急性心肌梗死或急性心律失常等,治疗不及时,极有可能危及生命。


2.长在脑血管里


如果斑块在脑供血动脉里,就容易造成局部血管狭窄或堵塞,或斑块不稳定脱落造成远端动脉堵塞,引发脑缺血缺氧。患者会出现头晕、眼花、耳鸣、记忆力减退等情况。如果狭窄或堵塞情况严重时,可能会诱发脑梗、出现晕倒、瘫痪等情况,甚至危及生命。


3.长在下肢血管里


如果斑块在下肢血管动脉里,容易阻碍下肢的血液供应,引起下肢供血不足,就容易出现下肢疼痛、麻木、活动受限等症状,严重时会出现间歇性跛行、静息痛,甚至出现肢体缺血坏死。



预防斑块的方法





危险斑块其实可以“早知道”。想降低斑块困扰,最基本且有效的方法是从以下几步做起。


第一步,了解危险因素


今年3月,美国预防心脏病学会发布临床实践声明指出,全球90%的心血管疾病,都可归因于9个可改变的风险因素:


高血压、糖尿病、腹型肥胖、血脂异常、蔬果摄入不足、饮酒、缺乏身体活动、吸烟和社会心理因素。


这些风险因素不仅会对血管内皮产生损害、为脂质沉积创造条件,还会刺激已形成的斑块,诱其破裂。有上述问题者均需警惕血管斑块。


若已发生过心血管事件,或家族有男性小于45岁、女性小于55岁的早发心脑血管疾病者,也属高危人群。


第二步,调整生活方式


依据危险因素,有针对性地调整生活方式,即便已出现斑块,有时也可逆转,使其缩小或减少。


1.饮食


少吃红肉及加工肉类、高盐食物、高脂食物、油炸食品、精制碳水化合物等,适当增加鱼类、豆类、水果、蔬菜、坚果等的摄入,地中海饮食、得舒饮食、江南饮食等都是较成熟的防心血管疾病饮食方案。


2.运动


坚持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避免久坐,可以帮助控制体重,降低肥胖和2型糖尿病的发生风险或延缓疾病进展。


第三步,体检筛查


中老年人及存在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等)的人群须重视颅内外及心脏动脉粥样硬化筛查。检查可按照不同部位选择不同方式:


  • 颅内、外动脉初步筛查一般以超声检查为主,颅内动脉可选择经颅多普勒(TCD),颅外动脉选择颈动脉超声检查。


  • 冠状动脉由于有心跳和呼吸的影响,一般选择CT血管造影(CTA)检查,必要时需做血管造影(DSA)检查,但由于需注射造影剂并接受少量X线照射,可根据自身情况与医生商议。


筛查可从30岁开始,建议50岁以上人群每年进行一次TCD和颈动脉超声,以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



END



上一篇:体检发现胸腔积液怎么办?
下一篇:神经外科微创利器——神经内镜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