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粽还是咸粽,糖尿病患者端午节到底能不能吃粽子?
糖尿病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慢性代谢障碍性疾病,多出现在中老年人身上,但近年来,糖尿病的发病年龄越来越年轻化了。一般来说,糖尿病患者在患病期间,需要控制好血糖水平,防止血糖持续升高带来身体损伤,对人体神经、器官等造成影响,避免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患者诊断糖尿病后需服用降糖药物来控制病情,并结合饮食调理来稳定血糖。现在粽子的口味很多,有肉粽、甜粽,甚至推出了无糖粽子,宣传适合糖尿病人食用。那么,糖尿病人到底能不能吃粽子呢?一起来了解一下吧。粽子大都是用糯米做成的,黏度高、不易消化,且缺乏纤维素,含过多的脂肪、盐、糖。例如一个普通的咸肉粽子,含米量约一至一碗半的饭,热量约为400~500卡路里。因此建议吃粽子,女性一天最好不要超过3个,男性最好不要超过5个。粽子中常有含糖量很高的红枣、豆沙等,吃时通常还要蘸糖,进食之后糖类物质摄入过多,容易使血糖波动,如果不加节制,就会损害胰岛功能,引起患者血糖和尿糖迅速上升,加重病情,甚至出现昏迷、中毒等较为严重的情况。所以,糖尿病人吃粽子要多加限制,避免引起血糖和尿糖迅速上升,加重病情。还有很多人喜欢吃五花肉做的肉粽。肉粽虽然蛋白含量高,却含有大量脂肪,消化功能差的人也不建议吃粽子,因为粽子不易消化,尤其吃了油腻食物之后再吃粽子,容易引起消化不良,肠胃不适。粽子蒸或煮熟后,能释放出一种胶性物质,进食后会增加消化酶负荷,吃多了会加重胃肠负担,胃酸过多和患有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病人最好不食或少食。另外,老年人和儿童以及消化功能较弱者,也应慎食,以免影响消化及正常饮食。有心血管疾病并发症的糖尿病人也不宜吃粽子。肉粽子和猪油豆沙粽子所含脂肪多,属油腻食品。患有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的人吃了,可增加血液黏稠度,影响血液循环,引起血糖、血脂升高,加重心脏负担和缺血程度,诱发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目前市场上所谓“无糖食品”的正确的说法应当是“未加蔗糖的食品”,这种“无糖食品”中原有的糖类成分依然存在。如“无糖蛋糕”,“无糖粽子”只是没有放入蔗糖的蛋糕和粽子而已,做蛋糕和粽子的米面经消化后,依然会分解成葡萄糖。中医理论认为:糯米温中补气,适合脾胃有病的人吃,把糯米煮粥趁热喝确实可滋养脾胃,特别有益于脾胃虚寒者;但糯米做的粽子如果放凉后再吃,或者凉后再热了吃,就难消化以致伤脾胃了。如果再加上大量动物油脂,更不是所有的人胃肠道能够承受的。另外,粽子属于主食,吃了粽子就要减少米饭、馒头、面食、面包等主食的摄入量,避免能量过剩,引起血糖、血脂升高,体重增加问题。由此可见,粽子属于高糖、高脂、高热量食物,血糖波动大、有并发症的糖尿病患者最好不要吃了。粽子口感好、香甜、软糯可口,很多人都喜欢把粽子当饭吃。的确,吃了一个粽子后,大多都会有饱腹感,但糖尿病患者此时也需要按时服用降糖药。- 有些降糖药需要与餐同服,需要在吃粽子的第一口服药;
- 如果降糖药需要饭后服用,则在食用完粽子后要记得按时服药,这样才可以发挥药物效果,帮助稳定血糖,不会因粽子的摄入造成血糖太大波动。
糖尿病患者如果想要吃粽子,在吃粽子过程中,可以搭配一些蔬菜进食,可以增加维生素,膳食纤维以及纤维素的摄入,除了使血糖吸收相对较慢,还有较强的饱腹感,这样粽子的摄入量也会减少,糖类物质不会摄入过多,可以有效稳定血糖,防止吃粽子后血糖大幅波动。如果吃粽子的同时,搭配蔬菜进食,可以帮助促进肠、胃蠕动,而且还可以避免因吃粽子引起的胃肠道消化不良。此外,睡前两小时最好别吃粽子,不要吃含水分很多的寒性瓜果类,比如西瓜,以免造成消化不良、腹泻或腹痛。所以,对于糖尿病患者是否可以吃粽子,与血糖控制情况有很大的关系,血糖控制比较好时,可以适当吃粽子,但吃粽子时不建议放糖。也就是说,如果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得当,病情较轻,偶尔进食粽子没有太大影响。如果实在想要吃,宜选小粽子,尤其是含有粗粮、薯类的粽子、不加油不加肉的粽子。同时吃了粽子还要相应的减少主食的摄入量,不可过量进食,而较病情比严重的糖尿病患者,或者已经出现多种并发症的糖尿病患者,则最好不要进食粽子了。糯米含有较多淀粉,容易水解成糖类物质导致血糖升高,对健康不利。当然,即使病情控制良好的糖尿病患者,进食粽子也需要懂得适可而止,以免血糖波动过大,危害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