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身上的定时炸弹——小儿疝
许多家长,尤其是新手爸妈在照顾宝宝时,会发现自己宝宝哭闹或者用力后,大腿根部会出现一个大包块,有时候甚至会掉到阴囊里,但是宝宝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反应,哭闹停止或平躺之后包块就渐渐的消失。这个时候家长会充满疑惑,这是什么情况?其实这多半是遇到了一个儿童常见的问题:小儿腹股沟疝,通常也叫“疝气”。
那么小儿的疝气到底是什么疾病?到底需不需要治疗?需要做手术吗?如果治疗的话有什么后遗症吗?这大概是很多家长最关心的问题。
首先,请各位家长不要过于担心。小儿疝简单理解就是当宝宝在胚胎发育过程中,鞘状突未闭合导致腹部存在一个薄弱的地方,就好像衣服上有一个破口。在剧烈咳嗽、大声哭闹时,宝宝的一用力,肚子里压力增大,原本待在腹腔里的小肠就可能因为这个力量从这个破口处挤出去,变成一个鼓出的包块。患有小儿疝千万不能大意,如果运气不好,挤出去的肠管越来越多,破口就显得越来越小,挤出去的肠子突然就回不去了。这个时候,宝宝会有明显的腹痛、腹胀、哭闹不止症状,甚至休克。这种情况叫做“嵌顿疝”,如果不能及时就医,会出现肠坏死,睾丸或卵巢缺血坏死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宝宝的生命。
小儿疝是一种自愈率非常低的疾病,如上面说过的,疝就像是衣服上破了一个口,不去修补破口只会越撑越大,通常认为6个月以上的小儿腹股沟疝无法自愈,应尽快进行手术治疗。6个月以内腹股沟疝很大或是反复出现嵌顿,保守治疗危险增大,也应该手术治疗。目前,手术治疗是治疗小儿疝的唯一有效途径,吃药或者打针,对治疗小儿疝没有任何作用。
可能有些家长觉得宝宝得了疝气不痛也不痒,没有什么影响,因此就会耽误疝气的治疗。疝气对宝宝的影响有以下三个方面:
1.心理的影响:大一点的宝宝因为显眼的包块可能会被小朋友们嘲笑,时间长了给宝宝造成心理的压力。
2.疝出的器官组织长时间的停留在阴囊里,会造成阴囊局部的温度升高,同时压迫精索血管,时间久了不利于睾丸发育。所以,病史较长的孩子有疝气一侧的精索会增粗,睾丸质地也较正常略发硬。其次,较大的疝气由于挤出去的肠子较多,孩子也会有不舒服的感觉,甚至会影响孩子的正常活动,影响孩子的消化吸收功能。
3.疝气突发的危害是“嵌顿”,也就是挤出去的肠子“卡住”了,这时候孩子会有明显的疼痛感,甚至呕吐。肠子被长时间“卡住”,会出现血运障碍,导致肠管缺血坏死。“嵌顿”同时也会严重影响睾丸的血液循环,甚至导致睾丸坏死或萎缩。女孩嵌顿疝掉出的多为卵巢,同样存在缺血坏死的风险。如救治不及时,严重的时候需要做肠切除、卵巢切除等较大的手术。这种情况最为严重,是典型的“小病拖成大病”。遗憾的是,这种严重的并发症在临床工作中也是时有发生,每次做这种手术的时候总是让人遗憾不已。
目前针对小儿疝的主流治疗方案是腹腔镜微创手术,只需要在肚子上做3个针眼大小的针孔,有经验的小儿外科医师在10分钟左右即可完成手术。腔镜能够更清晰的看到腹壁内部的结构,可以最大程度避免误伤;同时探查对侧,如果发现隐匿性疝可以一次性手术治疗,避免二次手术,尤其适合双侧疝和复发疝,术后并发症少。微创手术最大的优点是损伤小,恢复快,复发率低,手术当天孩子即可下床活动,没有明显的疼痛感。另外,微创手术后皮肤表面没有明显疤痕,对宝宝以后的心理影响微乎其微,算是一种相当完美的治疗方式。
当然,我们发现还有很多家长关心麻醉的问题。小儿疝手术通常使用全身麻醉,经过专业的小儿外科组麻醉师评估后,非常安全,这也是现在最安全的麻醉方式,安全性高,不会影响宝宝的生长发育。
医生提醒
除少数6个月内的婴儿疝气外
绝大部分小儿疝不能自愈
随着病情的拖延
疝气包块逐渐增大,嵌顿风险增加
给治疗带来难度
建议一岁以上有疝气的宝宝尽早接受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