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剧烈头痛,小心蛛网膜下腔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指脑底部或脑表面血管破裂后,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引起相应临床症状的一种脑卒中。
各年龄均可发病,以青壮年多见。多在情绪激动中或用力情况下急性发生,部分患者可有反复发作头痛史。



常见的临床表现


01.

头痛与呕吐

突发剧烈头痛、呕吐、颜面苍白、全身冷汗。如头痛局限某处有定位意义,如前头痛提示小脑幕上和大脑半球(单侧痛)、后头痛表示后颅凹病变。

02.

意识障碍和精神症状

多数患者无意识障碍,但可有烦躁不安。危重者可有谵妄,不同程度的意识不清及至昏迷。

03.

颈项强直及脑膜刺激征


颈项强直是由于支配颈肌群的颈丛神经受到血液的刺激引起颈部的伸屈肌群处于痉挛状态并伴有疼痛。
而阳性的克氏征、布氏征则是由于相应支配的神经根受到血液的刺激所引起。脑膜刺激征下对于蛛网膜下腔出血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04.

癫痫发作

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继发癫痫发作发病率为9%~20%。蛛网膜下腔出血继发癫痫发作与其出血量、脑组织直接受损部位、程度和范围密切相关。



常见的检查方法


01.

头颅CT

头颅CT是诊断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选方法,在出血早期敏感性较高,检出率达90%以上。根据CT结果可以初步判断或提示颅内动脉瘤的位置,动态CT检查有助于了解出血的吸收情况,有无再出血、继发脑梗死、脑积水及其程度。

02.

核磁共振(MRI)

当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病4-7天后MRI敏感性增加,可发挥较大作用,对于亚急性到远期(10-20天以上)出血,MRI检查效果极佳。


03.

脑血管造影(DSA)

条件具备、病情许可时应争取尽早行全脑DSA检查,确定有无动脉瘤及出血的原因,从而决定治疗方法和判断预后。
但由于DSA可加重神经功能损害,如脑缺血、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等,因此造影时机应避开脑血管痉挛和再出血的高峰期,一般在出血3天内或3周后进行。



一般处理措施


1.

突发剧烈头痛伴呕吐,怀疑蛛网膜下腔出血可能,应及时去医院就诊。

2.

防治再出血,降低颅内压,防治继发性脑血管痉挛,减少并发症,应积极寻找出血的原因、治疗原发病和预防复发。

3.

根据患者情况选择保守治疗或手术清除血肿。

4.

患者应绝对卧床4-6周,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和神经系统的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

5.

患者应避免用力和情绪波动,保持大便通畅,给予高纤维、高蛋白饮食,注意预防尿路感染和肺部感染等。


上一篇:甲状腺的自白书:为什么我更“偏爱”女性?
下一篇:糖尿病饮食的十大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