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早筛这么重要,医生告诉您如何做
肺癌是世界范围内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也是我国第一大癌症。肺癌“来势汹汹”,严重威胁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过去,很多肺癌患者都是在出现了咳嗽、咳血或胸痛等症状后,才想到去医院就诊。因此,大多数肺癌患者在明确诊断时已属于晚期,失去了手术机会,治疗效果大打折扣,结果令人惋惜。
近年来,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以及健康体检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早期肺癌患者被及时发现,肺癌的早筛、早诊、早治已逐步成为现实。
哪些人需要做肺癌早筛?
肺癌高危与中危人群均需要常规进行肺癌早期筛查。
肺癌高危人群是指年龄超过40岁并且具备以下任一特点的人:(1)吸烟超过400年支(即每天吸烟的支数乘以吸烟的年数大于400),或者曾经吸烟≥400年支,戒烟时间≤15年;(2)有环境和高危职业暴露史,如长时间接触石棉、铍、铀、氡等;(3)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弥漫性肺纤维化或曾经得过肺结核;(4)曾患有其他部位恶性肿瘤,或存在肺癌家族史(有血缘关系的一级亲属患有肺癌)。
肺癌中危人群定义为年龄超过40岁且具有以下任一特点:(1)被动吸烟≥20年(即患者本身不吸烟,但长时间与吸烟者密切接触而被动吸入“二手烟”);(2)因长期烹饪而接触厨房油烟≥20年。
肺癌早筛如何做?
早期肺癌最常见的影像学表现是肺部结节。在大多数人的常规体检套餐中,肺部检查主要是进行胸部X线摄片。然而,胸部X线的分辨率有限,很难发现肺结节,尤其是小结节(直径小于1cm)。对于这种小结节,经验丰富的影像专家有时也很难从胸片上发现 “蛛丝马迹”。因此,目前国内外的指南共识都推荐肺部低剂量螺旋CT作为肺癌早期筛查的首选。低剂量螺旋CT分辨率高,各种肺结节均可一览无余。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抽血检测血清学肿瘤标志物来进行常见肿瘤的筛查。实际上,血清学肺癌相关肿瘤标志物在早期肺癌患者中的灵敏度低,也就是说肺癌标志物阴性不能说明没得肺癌,因此不推荐用于常规的肺癌早期筛查。但是,如果在体检中发现血清肺癌肿瘤标志物升高,尤其是进行性地越来越高,应高度警惕肺癌的可能性,此时需要进一步完善肺部CT排查有无肺癌。
早期肺癌如何诊断?
病理检查是肺癌诊断的金标准。如影像学检查疑诊早期肺癌,通常需要进行肺部病变的组织活检。常用的活检方法包括CT或彩超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支气管镜检查等。支气管镜常适用于肺癌病灶位于胸部中央区域、气道内以及气道旁的患者,而经皮肺穿刺活检常适用于肺癌病灶位于胸部周围区域、靠近胸膜的患者。不论是何种活检方式,均有可能引起气胸、出血甚至血胸等并发症。尤其是合并肺气肿、慢阻肺、肺纤维化的患者,出现并发症的风险更大。
另一方面,组织活检并非是唯一的确诊方法。对于肺部CT表现出典型的恶性征象、考虑肺癌可能性大的患者,通过完善检查排除转移后,亦可以直接进行手术切除,通过手术标本的病理检查明确肺癌诊断。
对于疑诊早期肺癌,但身体情况不能耐受或者主观上不愿意接受肺组织活检的患者,PET/CT可辅助判断肺结节的良恶性。但PET/CT对实性成分直径小于8mm的肺结节(尤其是磨玻璃结节)的诊断价值有限。且PET/CT明确病变的良恶性后,无法对肺癌进行病理分型。痰液的脱落细胞学检查简便易行,安全可靠,对患者不会造成创伤,可反复多次进行检查。其特异性接近100%,但在早期肺癌中敏感性不足,因此对早期肺癌的诊断价值仍需进一步探索。
近年来国内外研究发现,早期肺癌发生时,外周血液循环中已有一定数量的癌细胞及其释放的DNA片段。通过抽血检测血液循环中的游离癌细胞和/或游离DNA,也可以诊断肺癌,被称为“液体活检”。目前这种分子诊断技术已进入临床实践,可用于肺癌的早期诊断和疗效监测。
早期肺癌如何治疗?
如果确诊为早期肺癌,需尽早进行规范的治疗。尽管确诊肺癌是个坏消息,紧张、担心是难免的,但也不必过度恐慌。经过体检CT筛查确诊的肺癌患者绝大多数是处于早期,在这个阶段及时发现,及时治疗,效果非常好。目前治疗肺癌的手段比较成熟,微创胸外科手术是治疗早期肺癌的主要方法,胸部微创手术主要包括胸腔镜手术、机器人手术。
胸腔镜手术在临床工作中广泛应用,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痛苦轻、并发症少、符合美容要求等优点。相对于胸腔镜手术,机器人手术的创伤更小、并发症更少,获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通过根治性手术治疗,早期肺癌患者术后的10年生存率达到90%,很多患者可以达到治愈。即便由于身体原因不能接受手术治疗(比如合并严重的冠心病、慢阻肺等),放疗、射频治疗也是可选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