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脖子歪斜,警惕先天性斜颈



孩子脖子总喜欢往一边歪,颈部一侧有包块,孩子面部不对称,孩子斜视,要当心先天性斜颈。



一、什么是先天性肌性斜颈?

先天性肌性斜颈(congenital muscular torticollis,CMT)是由于胸锁乳突肌的挛缩导致头向患侧倾斜的常见儿童骨关节畸形,也称为颈部纤维瘤病、歪脖子或简称斜颈。典型特征是由于一侧胸锁乳突肌(sterno cleido mastoid,SCM)的短缩而导致的头顶部向患侧倾斜,颜面向健侧旋转,下颌部指向健侧肩关节;患侧胸锁乳突肌处可能存在肿块;颈部活动受限。

二、为什么会引起先天性肌性斜颈?

先天性肌性斜颈直接原因是胸锁乳突肌的挛缩,但引起此的真正原因尚未明确。

三、先天性斜颈严重程度分级

1级早期轻度:0—6月龄,仅有姿势偏好或两侧被动颈椎旋转差异<15°。

2级早期中度:0—6月龄,两侧被动颈椎旋转差异在15°—30°。

3级早期重度:0—6月龄,两侧被动颈椎旋转差异超过30°或存在SCM肿块。

4级晚期轻度:7—9月龄,仅有姿势偏好或两侧被动颈椎旋转差异<15°。

5级晚期中度:10—12月龄,仅有姿势偏好或两侧被动颈椎旋转差异<15°。

6级晚期重度:7—9月龄,两侧被动颈椎旋转差异>15°;10—12月龄,两侧被动颈椎旋转差异在15—30°之间。

7级晚期超重:7—9月龄,伴SCM包块;10—12月龄,两侧被动颈椎旋转差异超过30°。

8级超晚期:>12月龄有任何不对称,包括姿势偏好、被动存在差异或SCM肿块。

四、如何预防与早期识别?

1.新生儿俯卧位运动

新生儿家长及医务人员应充分认识到对于出生后两天以上的新生儿进行清醒状态下每天3次或3次以上的俯卧位运动的重要性。该运动可以使看护人员尽早地发现患儿的斜颈现象,早期进行治疗缩短CMT的治疗时间。家长过分爱护让婴儿长时间的仰卧位可能是忽视CMT的一个重要原因。

2.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先天性肌性斜颈的治疗应遵循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原则,早期治疗是预防继发的头、颅面、颈椎楔形畸形的关键。若患儿在1月龄前开始治疗,98%在1.5个月内即可恢复至接近正常范围,但若治疗开始时间延长至1个月以后,则疗程会延长至6个月,患儿6个月以后开始治疗的则需要10个月左右的干预时间。

早期采取手法、牵伸、磁贴治疗、家庭体位矫治等康复治疗,约80%的病例预后良好。若患儿颈部活动度活动受限小于30°、面部对称或存在不明显不对称,则康复治疗预后更佳。

五、如何治疗?

1、颈部被动运动:颈部被动运动是最常见的干预方法,建议进行低强度、持续、无痛的伸展运动,以避免肌肉组织的微小损伤。

2、颈部主动运动:建议在治疗及家庭护理程序中积极进行颈部及躯干部的主动运动训练,通过锻炼较弱的肌肉促进中立位的两侧对称。例如,鼓励俯卧位活动:将婴儿置于俯卧位可促进双侧颈部肌肉拉伸,并可增强颈部和脊柱伸肌力量,并可通过视觉、听觉引逗患儿头部转向患侧,加强颈椎旋转。或患儿俯卧于巴氏球上,家长双手固定患儿两侧髋关节,向前推动巴氏球,使患儿胸部抬离巴氏球,另一名家长持玩具诱导患儿头转向患侧抬头。患儿疲劳时,向回拉巴氏球,患儿休息,如此反复。

3、发展对称运动:多达25%的CMT患儿可能存在短暂的运动不对称,因此应将发展对称运动纳入物理治疗干预措施和家庭项目中,以促进负重姿势的对称运动,并防止在俯卧、坐姿、爬行和行走姿势中形成不对称运动模式。

4、环境的适应:改善环境,促进患儿完成家庭锻炼计划。例如,更换婴儿床的位置,使光亮或者看护者活动多的一侧在患儿的患侧,保证患儿的头部更愿意向患侧扭转。

5、教育家长或护理人员:父母或其他看护者应充分了解俯卧位的重要性,以及促进向患侧扭转运动,避免长期保持扭转向健侧的病态体位。哺乳时患儿仰卧位,头转向患侧吃奶。抱宝宝时家长使患儿患侧头部侧枕于一侧手臂上,另一侧手臂从患儿两腿中间穿过,呈水平位,抱住患儿,以被动牵拉其患侧胸锁乳突肌。端坐位,家长一手托住患儿臀部,一手从患儿患侧腋下穿过,将患儿向患侧倾斜;或家长诱导患儿主动向其患侧的斜上方转头

看护者将这些策略融合到日常生活中,可以明显提高痊愈率、缩短干预时间。

六、什么时候停止治疗?

当符合以下5项标准时,可考虑停止治疗:

①被动运动双侧一致;

②主动运动双侧一致;

③与年龄相适应的运动发育;

④中立位没有明显的头部倾斜;

⑤家长/看护人知道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应该监控什么,什么时候复诊。

治疗师停止治疗后并不是家庭干预也一并停止,停止治疗3个月后应当门诊随访复查,以确保疗效。


若家长对于先天性肌性斜颈有任何疑问,可至儿外科评估。



参考文献

[1]李晓捷.先天性肌性斜颈.儿童康复学[J].368-372.[2]StellwagenL,HubbardE,ChambersC,etal.Torticollis,facialasymmetry and plagiocephaly in normal newborns[J].Archives of Disease in Childhood,2008,93(10):827—831. 

[3]PetronicI,BrdarR,CirovicD,etal. Congenital muscular torticollis in children:distribution,treatment duration and outcome[J]. European Journal of Physical & Rehabilitation Medicine,2010,46(2):153—157.[4]StellwagenL,HubbardE,ChambersC,etal. Torticollis,facial asymmetry and plagiocephaly in normal newborns[J]. Archives of Disease in Childhood,2008,93(10):827—831. 

[5]ChenMM,ChangHC,HsiehCF,etal. Predictive model for congenital muscular torticollis: analysis of 1021 infants with sonography[J].Arch Phys Med Rehabil,2005,86(11):2199—2203.

[6]KaplanSL,CoulterC,SargentB.

Physical therapy management of congenital muscular torticollis[J]. Pediatric Physical Therapy,2018,30(4):240—290.

[7]KaplanSL,CoulterC,FettersL.Physical  therapy management of congenital muscular torticollis: Anevidence based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from The Sectionon Pediatrics of The American Physical Therapy Association[J]. PediatricPhysicalTherapy,2013,25(4):348.

[8]朱松梅.家庭被动伸展运动在先天性肌性斜颈婴儿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 2018,28(6):93-95.[9]WangL,ZhangLY,TangYJ,etal.The value ofhigh-frequency and color Doppler ultrasonography in diagnosing congenital muscular torticollis[J].BMCMusculoskeletDisord,2012,1(2):209-215.

[10]王栩,周晓强,王晓冬,等.家庭康复对先天性肌性斜颈的效果[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9,25(12),1469-1473






上一篇:乳腺纤维瘤饮食方面注意事项
下一篇:咯血的微创介入治疗——支气管动脉栓塞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