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人守住心事,处世藏住本事
逢人守住心事,处世藏住本事。
苏轼有云:”大勇若怯,大智若愚。”
聪明的人大都是懂得收敛的。
古之成大事者,也多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如若锋芒毕露,则易刚过而折。
正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只有守得住心事,藏得住本事,才能过的通透,活的豁达。
逢人守住心事
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或多或少都会有心事和生活的烦恼。
有人说:”事无不可对人言。“
有的人常常将秘密说给朋友,但转眼便众所皆知,成为他人伤害自己的利刃。
有的人往往把梦想挂在嘴边,说的多了却成为了他人哄笑的谈资。
逢人便把心事告知,这是对自己的不尊重。
将心事说出去,久而久之就成了别人嘴里的故事,难免将自己置于不堪的境地。
一件事情,与其浪费时间去说,不如踏踏实实地去做。
守住心事,是为了更好的沉淀,更好的感悟生活。
有时候,守住心事,往往才能憋出一股劲,更有动力前进,一旦漏了底,这股劲也就泄掉了。
一个真正能够成就大事的人,也都是能够守住事情的人。
越王勾践在吴国为奴的三年中,他紧藏复国之志,拒绝封赏,驱车驾马,尝胆卧薪。
他韬光养晦、如海水般表面风平浪静,内心风起云涌。
在多次试探中不吐露一言,最终报仇雪恨,成功复国。
孔子说:“乱之所生也,则言语以为阶。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几事不密则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
为人处事,要紧守自己的心事,祸从口出,不可不察。
如此,才能进退有据,获得成功。
处世藏住本事
做人,有能力、有才华这固然是好事,但倘若锋芒毕露,可能就会变成坏事。
聪明的人,都懂得藏住自己的本事,韬光养晦,不会因为张扬而招致祸端。
东汉末年,王室倾颓,群雄并起,人民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
司马徽为逃避战乱,便隐居于荆州襄阳。
其人博古通今,易理,谋略,兵法无一不精,时人皆称“水镜先生”。
有一天,刘表听闻他的贤名便慕名拜访,然而司马徽知道刘表为人心胸狭隘不能容人,便不敢暴露才学,对其问题都三缄其口。
直到刘备拜访,司马徽识得刘备为国为名的志向,才与他推心置腹,并刘备举荐了诸葛亮与庞统二人。
孔子说:“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苟全性命于乱世,司马徽知道什么时候该藏住自己的本事,什么时候才能展露,从而活出了自在,活出了通透。
同为东汉末年时期的人物,杨修的结局却截然不同。
在一次战役中,曹操久攻刘备无法取胜,一日夏侯惇进帐请示当日口令,曹操顺口说出“鸡肋”二字。
杨修得知后口号后,立马明白了其中隐藏的深意。
随后竟自作主张,擅自收拾行装,并煽动其他人准备撤退,引来了曹操的不满,从而惹上了杀生之祸。。
唐代书法家徐浩说:“用笔之势,特须藏锋;锋若不藏,字则有病。”
做人就如同写字,一笔一划都需讲究。
倘若不懂收敛锋芒,凡事都大张旗鼓,大肆宣扬,必然会招来祸患。
藏而不露,懂得隐适时隐藏自己的本事,才称得上真正的智慧。
待到时机成熟,自然能为自己创造更好的发展前程。
《鬼谷子》中有言:“圣人之道,在隐与匿。”
心事要潜藏心底,本事需强而不露。
好比利器,磨得锐利,看似勇不可当,但容易遭到折损。
这就是锐利之器不可长保的道理,所以才有“刚则必折”之说。
做人也是一样,不要过于张扬自己。而需要保持谦逊,稳中求进。
余生愿你我都可以守的住心事,藏得住本事。
在宠辱不惊中成长,在从容坦然体悟人生真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