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封闭:蹲族们,蹲久了如何起身?
有这样一群特殊的青年群体,自我封闭、不出门、家里蹲,每天最大的活动范围是自己狭小的房间,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
在日本,称为“蛰居族”,在英国,称为“尼特族”,在中国大陆,普遍叫作“家里蹲”。
他们主动退出社会竞争,缩回家中、躲进房间,不出门、没有社交,自我封闭,生活里弥漫着没有目标的无意义感,这些表现被日本学者称之为“隐蔽青年症候”。
心理学上则用“自我封闭”来形容他们的心理状态。
什么是自我封闭?
处于自我封闭状态下,会有这样的显著特征:
避免所有的社交活动、不维持个人关系、除了家庭成员之外与其他人没有任何亲密关系、对自我价值感到焦虑、无意义感主宰着他们的生活。
“隐蔽”一词很好地概括了他们的特点,隐蔽在家中角落,隐蔽在社交网络中,隐蔽在社会边缘,而自我也在日益剧增的焦虑中隐蔽消失。
在豆瓣上,我们可以看到不少“蹲族”的身影:
有的是作家蹲,对任何工作都提不起兴趣,于是以全职写作为由头,在家蹲了一年多,“穿着短袖出门,发现已经是冬天了”;
有的是疗养蹲,曾经透支自己的身体拼命,现在不得不放弃工作,照顾自己的身体,在家蹲着;
有的是体重蹲,自觉自己竞争力太弱,选择退出求职竞争,在家里才感到放松,于是蹲着蹲着,体重蹭蹭上涨;
有的因为感情的破裂,难以接受对方的离开,备受打击,无法好好生活,躲进自己的出租房里疗伤。
不难看出,无论是主动蹲还是被动蹲,成为“蹲族”的他们,都是以此来保护当下的自己,当外头的风雨超出自己可承受的范围时,蹲下来,把头扎进沙子里,看不见也就不用面对,给自己带来一定的安全感。
但正如凯思·柯林斯说:“把自己封闭起来,风雨是躲过去了,但阳光也照不进来。”蹲着的日子,并不轻松。
与一些积极独处能给人带来“充电”作用不同,自我封闭充斥着无法实现的理想自我带来的巨大挫败感、对自我价值的怀疑和足以淹没自己的焦虑、与社会脱节之后的孤独感和恐慌以及对自己状态的羞耻感。
他们会有想出去找工作、想让自己好好生活的心,但在行动上却无法做出改变,依旧是每日吃和睡,看看漫画、打打游戏,然后恍然发觉一天又过去了。
相信着“也许有一天时机到了,我也会工作”,但那是什么时候不知道,至少不是现在。人生陷入停滞,看不清未来的方向。
有多项研究表明,持续长期的自我封闭会增加心理健康的风险,比如抑郁、焦虑等,也会影响个体的社交技能,在社交和情感上越孤立封闭,越难以建立新的关系,从自我封闭的困境中走出去。
而蹲族们,蹲久了如何起身?
在日本这样一个蛰居族数量庞大的国家,影视作品中也有不少以此为主题,来展现这样一群特殊群体的生活现状和探讨他们未来更多的可能性。
家庭日剧《0.5的男人》便是这样作品,主要讲述了一个40岁男子当家里蹲的故事。
雅治是个年过四十的家里蹲,他作息颠倒,爱打游戏,除了家以外最常去的场所是附近的便利店,与家人主要靠便签来沟通各种家务事,小到今天留的便当是什么,大到房子准备改建成2世代住宅。
他的生活平淡的像一杯苏打水,没有过多的味道,而给他的生活带来巨大变化的是家里要改建成和妹妹一家共享的2世代住宅,而因为他的存在,2世代住宅变成了2.5世代住宅,他就是那个0.5的男人。
0.5是一个微妙的形容。对整个家族来说,雅治是多出来的0.5户,占了一个狭小拥挤的房间;
但对整个社会来说,他又像是不完整的0.5个人,因为他不常出门,不进行社会生产,不与社会产生过多的勾连。
仅仅是存在着罢了,似乎无法成为世俗标准里“单个个体”的存在。
妹妹一家的搬入,确实极大地打乱了雅治的生活节奏。妹妹一家四口,除了妹妹夫妻两人外,还有一个青春期侄女和上幼儿园的调皮侄子,想想就知道,雅治原本平淡的生活几乎不可能再维持下去。
理所当然地,原本蛰居在自己房间的雅治,越来越多地卷入到琐碎的家庭生活中,被迫离开房间的时间也越来越多。
那杯白得透明的苏打水渗入了其他颜色,混入其他口味的果汁,慢慢地有了不一样的味道。
作为青春期的侄女惠麻,在看到雅治时便脱口而出一句“好恶心”,但雅治也在无意中发现,惠麻在网上的头像是自己以前送给她的玩偶,对舅舅的网络身份不知情的她经常在网上应援舅舅,真诚地释放着善意。
而雅治也通过这一意外的联系,小心翼翼地疏导着因为转学不适应的侄女,并学习和她交流的方式。
而精力旺盛、调皮的小侄子莲不爱上幼儿园,不爱听爸妈的话,每天忙着拆家,硬拉着睡懒觉的舅舅跟他一起跟着电视跳舞。
而忙于职场的妹妹纱织疏于对莲的照顾,雅治作为家中唯一一个不用上班且四肢健全的大人,逐渐地分担起照顾莲的事务,说会被太阳晒融化的他,也能顶着日光的猛烈照射,出门找从幼儿园逃跑的娃,也学会了骑电动车接侄子上学放学。
在这琐碎平常的生活中,雅治却一步步地走出了自己的小房间,生活自然而然地发生了转变。
在接纳着他的家庭中,雅治最终完成了与自己、与生活和解,修复了与家人的裂痕,找到新的自我。
雅治其实并不是一开始便是家里蹲人士,从第一集雅治妈妈跟年轻的房屋设计师对话中透露的,自己的儿子以前也是跟这位年轻的设计师一样是充满活力的职场人士,但在不知不觉的时候,儿子退回了家中,不再踏入社会。
对疑惑为何舅舅会变成家里蹲的孙女,雅治妈妈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她只说,雅治太温柔了,谁都有可能变成家里蹲,可惜自己没有及时地给予儿子帮助。
在雅治刚开始家里蹲时,家人也在与他交流的便签纸上写下他们的崩溃和不解,但在后来的生活中,也明白了雅治心中也经历过痛苦的时期,成为家里蹲的他也不是他个人的选择,或许是发现社会无法容纳自己,才走向自我封闭。
当社会不接纳你的时候,如果有一个充满爱的家庭接纳你,慢慢地你也可以接纳自我。
透过这部《0.5的男人》,我们不妨可以看到,当一个人对社会无害,那么不试图改变他,是否也算是一种善良?又是否能够容纳下,从“正常”社会生活脱落的他们呢?
在那些关于“蹲族”的帖子中,除了共鸣的声音外,其实也有着许多不接纳的声音:批评、不理解、对下坠的生活感到痛心、甚至有呵斥为何不能加油努力的.......
在他人的不接纳中,也有许多的自我不接纳,讨厌着蹲着的自己,讨厌着无法改变的自己。“一个自己在喊你快振作起来,另一个死死地抓着你沉入海底。”
但或许,对于“脱轨”的人,不强行纠正可能是最大的帮助。
承认自己正在“下坠”,不再处于“不知何时到底”的惶惶不安中,和不被“无论怎么挣扎都无法改变的下坠趋势”的无力感包围后,或许很快便能发现自己已触到底,接下来要做的,可以是在底部待一会,也可以是探索着往上爬的方法。
在社会无法容纳时,尝试着让家成为他们最后的容纳之所,给他们喘息空间的同时,也给予曾经封闭,蹲习惯了的他们重建生活,再次起身的可能性。容纳“奇怪”的他们,也请容纳“奇怪”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