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复口腔溃疡会致癌?这六类症状不容忽视!
2022年,年仅36岁的内地歌手傅松
因口腔癌去世
谈起槟榔,大家肯定会联想到口腔癌
为了劝诫网友不再吃槟榔
他在发布的视频中向网友展示
因贪嚼槟榔而罹患口腔癌并溃烂的左脸
近年来,因嚼槟榔患口腔癌的患者不断增加
槟榔是如何致癌的?
口腔癌有哪些特征?
如何预防口腔癌?
什么是口腔癌?
口腔癌 是指发生在口腔的恶性肿瘤的总称,主要发于口腔黏膜。一般来说,口腔癌好发部位包括舌、牙龈、口底、鄂部、上颌窦等。
数据显示,我国口腔癌每年新发病例4.8万人,因口腔癌导致的死亡数有近万人。因此,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掌握相关的口腔癌知识尤为重要!
口腔癌的早期症状是什么?
图片来源网络
•溃疡不愈
一般的口腔溃疡是自愈性的(通常在两周以内),如果溃疡超过两周以上不愈合就需要找口腔专科医生检查,必要时通过活检来确诊。
•口腔斑块
口腔黏膜变硬,出现白色或红色斑块,特别是红斑,属于癌前病变。
•颈部肿大
口腔癌多先向附近的颈部淋巴结转移,如突然出现颈部淋巴结肿大,也需检查口腔部位。
•张口受限
突然出现的舌、唇、上下颌麻木,由此导致舌头运动受限、吞咽困难等症状。
嚼槟榔为何导致口腔癌?
槟榔致癌的路径是这样的:在长时间咀嚼槟榔的同时,口腔黏膜局部外伤和黏膜损伤,引起口腔粘膜下纤维化(OSF)以及口腔白斑(OLK),已经属于癌前病变的范畴。其次槟榔中的多种活性成分和代谢产物有细胞毒性、遗传毒性甚至直接致癌,比如槟榔碱、槟榔鞣质、亚硝胺、活性氧等。
总结来说,咀嚼槟榔致癌一方面是物理性的,另一方面是化学性的反复刺激,过程漫长也很隐蔽,因此很多人也无法感知,并且不相信其带来的严重后果,而不戒断槟榔。
图片来源网络
哪些因素会导致口腔癌?
长期抽烟易引起口腔炎症,有些人的嘴里会有白斑,称为烟白斑,这种白斑有可能会转变成鳞状细胞癌。其次,烟草中含有的尼古丁、焦油、苯并芘,会破坏口腔黏膜中的保护黏膜和抗癌的抗氧化分子。酒有很大的刺激性,经常喝酒,尤其是高度白酒,容易灼伤口内黏膜和舌部,使其发生增生,进而演变成癌症。
图片来源网络
研究发现,人乳头瘤样病毒,特别是HPV16和HPV18,与口腔癌有直接关系。
图片来源网络
长期刺激,加上刷牙的次数、时间、时机掌握不好,口腔卫生差,长期形成牙菌斑、牙龈斑等,导致口腔内长期滋生各种病原菌,为致癌物质亚硝胺及其前体的形成创造了条件,促进了口腔癌的发生。
图片来源网络
口腔癌有一定的遗传性。如果家族中有口腔癌患者,其后代的遗传概率将高于正常人。因此,如果家里有口腔癌患者,我们必须关注口腔健康,保持口腔卫生。
图片来源网络
长期频繁吃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容易造成口腔黏膜破损,当口腔黏膜出现反复破损的情况后,黏膜在多次修复的过程中,一旦发生基因变异那么就有可能演变成口腔癌。
图片来源网络
维生素A对口腔黏膜上皮状态的正常维持起到一定的作用,缺乏维生素A可引起口腔黏膜上皮增厚,进而诱发癌变。
图片来源网络
如何治疗与预防口腔癌?
口腔黏膜经久不愈的溃疡,10天以上不见好转。一般性的口腔溃疡病程一般不超过两周。如果烧灼感、疼痛等症状超过两周仍未见好转迹象,需警惕口腔癌的可能。口腔癌通常表现为溃疡的形式,四周边缘隆起,中央凹凸不平,并有坏死组织覆盖,典型者为“菜花状”。早期一般无痛或仅有局部异常摩擦感,溃破后疼痛较为明显。随着肿瘤进一步侵犯神经及周围组织,可引发耳部、咽喉痛或牙痛。
口腔黏膜颜色变成白色、褐色或黑色,尤其是口腔黏膜变粗糙、变厚或呈硬结,出现不明的红斑、白斑或黑的溃疡性斑块。
当肿瘤波及咀嚼肌或者神经时,口腔黏膜逐渐变硬、紧,出现张口受限,说话困难,甚至出现吞咽困难。
牙齿松动,经口腔科检查后,排除牙周病引起的牙齿松动、脱落、咬合不均,尤其是单个牙或范围局限的牙齿松动,伴有周围牙龈糜烂,或者松动牙脱落或拔除后拔牙创口经久不愈者需高度重视,警惕牙龈癌、中央性颌骨癌波及牙槽骨。
脸或颈部出现肿块或两侧不对称。随病情发展,口腔癌侵犯淋巴通道后癌细胞会向颈部淋巴结转移,如出现转移灶时,多表现为颈部肿大的包块。因此,颈部淋巴结如突然肿大,需检查口腔。
肿瘤如侵犯感觉神经时会出现疼痛或感觉异常,侵犯舌神经出现舌麻木,侵犯下牙槽神经出现下唇麻木,侵犯眶下神经出现眶下区皮肤麻木。
拒绝嚼槟榔
改掉不良生活习惯
呵护口腔健康
让我们从现在做起!
以上仅作为科普知识
不作为具体诊疗意见
参考文献:
[1] 郑家伟,钟来平,张志愿.口腔癌的预防[J].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09,7(02):168-175.
[2] 黄龙,翦新春.槟榔致癌物质与口腔癌[J].国际口腔医学杂志,2014,41(01):102-107.
[3] 邵小钧,席庆.食用槟榔及其与口腔癌间的关系[J].国际口腔医学杂志,2015,42(06):668-672.
[4] Li WC, Lee PL, Chou IC, Chang WJ, Lin SC, Chang KW. Molecular and cellular cues of diet-associated oral carcinogenesis--with an emphasis on areca-nut-induced oral cancer development. J Oral Pathol Med. 2015 Mar;44(3):167-77. doi: 10.1111/jop.12171. Epub 2014 Feb 17. PMID: 24527773.
[5] Myers AL. Metabolism of the areca alkaloids - toxic and psychoactive constituents of the areca (betel) nut. Drug Metab Rev. 2022 Nov;54(4):343-360. doi: 10.1080/03602532.2022.2075010. Epub 2022 May 29. PMID: 35543097.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