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缓则圆,语迟则全,心静则安



智者思其所言,愚者言其所思。


老话说的好:“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性急喝不了热锅粥。”

在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事、物和人都有其成熟的时机。

所谓“饭未煮熟,不能妄自一开;蛋未孵成,不能妄自一啄。”

时机尚未成熟之前,等待,是很有必要的。


事缓则圆

为什么“急功近利”、“急于求成”就容易出问题?

问题的根本就在于办事的心态上。

心急则气躁、气躁则脑热、脑热则智昏。一个心浮气躁,头脑昏昏的人去做事,怎么可能把事情办好呢。

水果的成熟需要一定的时间,太早摘取,其滋味一定是苦涩。

做事也如此,每件事都需要一定的过程才能显得更完美。

有一次,胡雪岩和其他商人一起将一大批新蚕丝运到上海,其他商人都迅速卖出,而他选择囤积

按常理,当时战乱频频,胡雪岩本身也负债累累,他应该急于脱手,将蚕丝换成现银。

可是,胡雪岩想要等待更好的时机。他考虑到:自己势单力薄,洋商开出的价格不会理想。

故而,一方面,胡雪岩请熟悉洋务的朋友与洋商谈判;另一方面,拉拢上海的丝业巨头,对洋商施压。

就这样一缓再缓,直到清政府为了提高财政收入,增加了茧捐。迫于各种情势和压力,洋商最终开出了双方都能接受的价格。

胡雪岩正是凭借事缓求圆的经商之道,最终赚得了令人难以想象的利润,也奠定了其在江南丝业中的地位。

《论语》云:“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也。”

凡事需要耐心等待,等待最佳时机的到来。

时机尚未成熟的时候,就草率行事,往往事倍功半。

而如能在做事的时候,暂缓一下,才会更加圆满。

事缓乃圆,好从慢得;从缓待变,应对自如。

语迟则全

古训教导我们:“智者思其所言,愚者言其所思。”

一个有智慧的人,往往会谨言慎言,考虑其言语所产生的后果:

而一个愚笨的人,往往会不顾场合和时间,想到什么就迫不及待说出什么。

以至于没有时间思考,让别人,让自己陷入不堪的境地。

有个人为了庆祝生日,特地邀请了好友老张、老李、老刘三人到酒店聚餐。

晚上,老张、老李都按约定的时间准时到了,只有老刘迟迟没有出现

等了一会儿后,主人有些心急地说:“老刘怎么还不来?真是急死人了,该来的到现在也不来!”

老张听到主人的话后,心里顿时有些不高兴:“既然你说该来的到现在也不来,那么我是不是不该来的?”

于是,他对主人说:“对不起,我突然想起家里还有点儿事,所以必须先走了!”

老刘还没来,老张又先走了,主人不免更加着急:“怎么会这样啊!真是的,不该走的却走了。”

老李听到主人的话后,不由地想:“他说不该走的却走了。看来,我才是该走的那个人。”

于是,他也满脸不高兴地对主人说:“很抱歉,我家里也有点儿事,我得先回去了!”

就这样,一个好好的聚会,被主人的的几句话弄得伤人败兴,引发误解,从而招致怨尤。

好感难得、恶感易成,

民间有句俗话叫:“说话要过脑子。”

因为如果口不择言,极有可能会如故事中的主任一样造成不必要的尴尬和误会,甚至导致人际关系的破裂。

在我们说话时我们都应该深思熟路、谨言慎言,做到”三思而后言“。

慢慢说,这即是对他人的尊重,同时又是对自己的周全。


心静则安

常言道:“心静了,自然就心宽了;心宽了,痛苦便会缩小了。”

诚然,心静,则万事安。

张中行老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哲学家和散文家,一生受病痛折磨,然而他最终享年98岁,可以说是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晚年,有记者曾问张中行老人:“您怕死吗?您怎么看待生死的?”

张老回答:“怕死。至于说我自己怎么看待生死,我想怎么看都没有用,只能任其自然,生就生了,到了相当的时候死就死了……“

他还告诫道:“人要心静、少贪、顺生。“

他还说:”功夫在其外。真正能使人长寿的秘诀,主要是心境。

心宽能容,心静则安,心诚得平,心顺则解。”

张老先生的道理很简单朴素,但同样而又深刻。

《黄帝内经》有记载:“心静则安,心动则躁,延年不老,心静而已。”

人的一生,虽然病痛时有,且常伴在身。

但若善于除去杂念,心静如水,这些最后也都会成为使我们内心愈加强大的力量,因为它始终由心承载。

就像平静的湖水,即使偶有波澜,仍能迅速复归平静。

命有定数,苦恼本无意,我们何不静下心来,享受岁月静好。

有这样一句话:“遇事第一秒内的反应,决定这个人能够达到的高度。”

生活中,那些碰撞的,跌倒的,大多受累于其急躁的心境和匆忙的脚步。

慢一点,控制好自己的节奏。

以缓,以迟,以静的智慧使自己从容不迫,淡定自若。

人的智慧就在一张一弛与宽慢从容之间显露无遗。


上一篇:糟心!离婚时约定10万元贷款由男方还,结果他还不起,银行找上门了……
下一篇:科目四5次考不过,之前成绩全作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