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学校举办朗诵比赛,而女儿不敢上台……
女儿学校最近举办朗诵比赛,要小朋友先在班里比赛,然后选拔出来跟其他班比。从知道这个比赛开始,女儿一直在跟我提:“我不想参加这个朗诵比赛……我想让你帮我向老师请个假……”其实孩子不想参与班级里面选拔性的比赛这件事,已经不是第一次发生了。之前有跳绳比赛、唱歌比赛什么的,孩子可能觉得自己不是很擅长,不想参加,我也没有很在意。但朗诵比赛只需要背诵一篇短诗,女儿也不想参加,我就开始有点焦虑了。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女儿不敢参加比赛呢?是害怕输、是不敢上台面对这么多人,还是佛系不在意这些?我跟女儿说:“妈妈愿意帮你请假,可是我该用什么理由呢?你能不能跟我多说一点你的想法,让我跟老师有话可说……”一开始紧张兮兮的女儿,在听到我说可以帮她请假之后,明显松了口气。但还是不愿意多说,只是向我再三确认,是不是真的可以帮她请假。其实,我还是挺希望孩子多参与这类型的活动的。提高孩子的应变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而且还能锻炼孩子在公共场合的心态,能让孩子待人接物更加从容,一列举,好处多多是不是?因为在我小时候,我也不敢在众人面前表现自己。那个时候心里很自卑,总怕别人对我品头论足。我一直把那个时候的心态归结为小时候家庭条件不太好,总觉得不如别人,但我不想我女儿也这么自卑,也不想她就这样败给自己的胆怯。我还想努努力,找机会跟女儿聊一聊,了解一下女儿的真实想法。“我小时候很胆小的,因为害怕,不敢上课回答问题;因为害怕,不敢去报名喜欢的合唱团。现在想一想啊,有点后悔当初没有更加勇敢一点。”女儿听完我说的,终于犹犹豫豫地开口:“妈妈,我也不是不想参加。我也是害怕,害怕班里的小男生在我上台的时候起哄、喊外号……”内心细腻敏感的小女生,自尊心很强,爱面子,如果在台上本就心生胆怯,被喊外号、开恶意的玩笑……紧张、羞涩、丢脸的压力,哪里是女儿这个年龄的小孩可以承受、应付的?我赶紧安慰女儿:“原来我的女儿不是不想参加呀!那这次我先跟老师请假,也会跟老师沟通一下,看有没有更好的办法。你大可以放心。”因为我并不确定跟老师沟通的效果如何,老师是否会有合适的方法解决这件事,如果还是不能有所改善,我也做好了给孩子请假的准备:不急,以后也可以通过别的方法,慢慢地引导孩子。一件事情,别的孩子能做到,自己的孩子也应该能做到。但其实,能不能做到、敢不敢去做,这些都和孩子有关,和其他孩子无关。因为孩子的自身水平、承受能力都是有差异的。对于一些孩子来说,让他挑战自己、勇敢一点,反而会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一直恐慌、害怕,却得不到父母的支持,进而怀疑自己,很难再去面对任何挫折和挑战。关注孩子的自身,比一味让孩子勇敢,能更快让孩子学会勇敢。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1967年用狗做了一项经典实验:起初把狗关在笼子里,只要蜂音器一响,就给以难受的电击。狗关在笼子里逃避不了电击,多次实验后,蜂音器一响,在给电击前,先把笼门打开,此时狗不但不逃而是不等电击出现就先倒在地开始呻吟和颤抖。如果我不给女儿请假,逼着她去参加比赛,她可能最后也会去,但她在这个活动中,得到的不是对自己的锻炼,也不是获得比赛的乐趣,而是自己所感知到的恐慌和对同伴起哄的恐惧。非常幸运的是,老师很快给了我反馈,说会在比赛前整顿纪律,强调班风,并且会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强化效果。“加油,不要怕,没关系!”这些空洞的鼓励,我也没有跟孩子说。孩子内心的恐惧,并不会因为几句无关痛痒的话就减少。并不是要求孩子“内心变强大”,孩子就能强大起来。我精心给孩子挑选了几篇幽默又有趣的稿子,让孩子挑选对她有吸引力,自己喜欢,并且对她来说朗朗上口的一篇。每天早上和晚上,都陪她背诵,帮她梳理情绪,然后找时间模拟讲台,让她对着我和她爸爸表演。起初,她不让我们看,随着熟练程度的增加,终于给了我和她爸爸观看表演的机会,其实明显能看出她紧张了,有些磕磕绊绊,但我和爸爸还是给了她大大的肯定。在演讲比赛当天,我把她的校服洗得干干净净,用她最喜欢的发饰给她扎了最喜欢的发型,还给她穿了新袜子和一双新凉鞋。后来老师发来比赛视频,女儿在登台之初还是绷得紧紧的小脸,在朗诵结束时,明显变成了一个大大的笑脸!放学的时候,女儿可开心了,虽然这次并没有被选为前三名,但丝毫没有影响孩子的心情。我想,对于女儿而言,这种挑战自己获得的满足感,让她妥妥地感受到了“高级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