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家最好的风水:4个字
家门和顺,虽饔飧不继,亦有余欢。
家门和顺,虽饔飧不继,亦有余欢。
《朱子家训》有言:
“家门和顺,虽饔飧不继,亦有余欢。”
拥有一个和睦美满的家庭,是人的一生中最笃实的幸福。
这个家不一定多富有,但氛围一定很温馨;家人不一定多博学,但情绪一定很稳定。
一个家庭的福分与命运,藏在每个人的言行中。
有福气的家庭,都离不开这四个字!
情绪稳定
一位名人曾说:“盛怒中的人,驾驭的就是一匹疯马。”
当一个人情绪不稳定时,首先被这匹疯马撞到的,就是我们的家人。
作家张爱玲,在年少时就经常被毒舌的母亲数落,满耳听到的都是母亲嫌弃自己的笨拙,说自己活着就是害人。
深受母亲影响的张爱玲从此有了心理阴影,一辈子不敢生儿育女。
让家人为我们的坏情绪买单,无疑是一个家庭最大的悲哀;只有一个情绪稳定的家庭,才能滋生幸福成长的土壤。
胡适母亲的恰到好处的温和教育,成就了他的富足童年。
小时候的胡适既聪明又调皮,免不了孩童的顽劣天性。
面对儿子的瞎闹,胡适的母亲从不在人前斥责、吼骂他,只会在回房后细数他的错过,教他如何改正。
在《我的母亲》这篇散文中,胡适曾这样表示:“我的好脾气与待人接物的和气,都源于我的母亲。”
情绪似水,稳定时是涓涓细流,润泽万物;波动时则是汹涌波涛,催人心智。
情绪是教养的外化表现,从一个人的情绪就能看出他的家庭,他的未来。
稳定的情绪,才是一个家庭最珍贵的修养,也是幸福的基础。
积极上进
常言:“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看得更远。”
一个优秀的家庭也是如此,他们总是一代人托举一代人,一代更比一代好。
壶中的开水因为跳动而沸腾,家庭的兴旺也会因成员的上进而蒸蒸日上。
大文学家余秋雨,出生于一个平凡的农村家庭。
而难得的是,他拥有一个积极向上、大家闺秀的母亲。
余秋雨的母亲出生名门,饱读诗书。嫁到农村后,她对知识的探索并未就此止步,反而在文化水平落后的乡村开起学堂,教人识字。
余秋雨年仅四岁之时,母亲便将给乡亲们记账、读信、写信的重任交给他。
在小伙伴们抓萤火虫、玩捉迷藏的时候,余秋雨早已如小大人般坐在村里的大堂中,读起了来信中的喜怒哀乐。
正因母亲的带动,村里的人们才对余家敬重有加;也是母亲的考验,让余秋雨打下坚实基础,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劝学》中讲:“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一个积极向上的家庭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靠每个家庭成员营造出来的。
人生如逆水行舟,不尽则退;只有积极向上,家庭才会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勤俭节约
古语言:“天下之事,常成于勤俭,败于奢靡。”
“勤”是一个家庭兴旺的根基,是兴家之火,也是保家之道。
司马光一生节俭纯朴,做官也只为蔽寒充腹。
他时常教导儿子司马康,饮食丰美就会滋生奢华,家境宽裕则孕育糜奢。
在撰写《资治通鉴》这本巨著之时,司马光要求儿子也参与其中。
当看到司马康用指甲抓取书页时,司马光立马训诫了这种不爱护书本的行为,并教给儿子正确的取页方法。
他告诉儿子:生意人需要多积蓄本钱,读书人则应当爱护书籍。
为了让司马康意识到勤俭纯朴的重要性,他又以家书的体裁撰写了《训俭示康》,教导儿子要反对奢靡生活,极力节俭朴实。
在他的影响下,司马康从小便俭朴自律,深谙勤俭对家庭、对个人的重要性,更以博古通今、为人廉洁和生活俭朴而称誊于后世。
勤俭不仅是中华传统美德,更是一个家庭的兴衰所在。
节约不是吝啬,而是懂得珍惜;挥霍不是慷慨,而是糟蹋浪费。
“勤俭为本,自必丰亨。”
只有心持勤俭的态度,才能守住家私;只有以俭守家,才能立得住好家风,定得住好传承。
▽
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而幸福的家庭却都有共通点。
情绪稳定的家庭,才能幸福温馨;
积极向上的家庭,方可欣欣向荣;
勤俭节约的家庭,才会越来越好。
一个好的家庭,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离不开每个人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