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差生到学霸,只因爸妈做了这件事!
和中学生的父母们聊天,发现他们总会有一些共同的疑惑:明明孩子挺努力的,有时候写作业也会写到半夜,但为啥成绩就是没有进步?郑州外国语中学的董远老师做班主任时,曾在班里60多个孩子中做过一个小调查,她专门抽出一天时间,让孩子们在当天同样的作业量的情况下,记录每个学生完成作业的时间。完成得快的孩子,仅用了一二十分钟就完成了,完成了之后,还看了一部英文电影。而完成得慢的孩子,整整花了5个小时!董远老师说,她观察发现,那些作业完成得快的孩子,往往质量还非常高,成绩也非常好,而那些作业完成得慢的孩子,也并没有想象中慢工出细活的效果。他们是典型的“假装很努力”。很多孩子看上去用了十二分的功,却最后只能得到六分的收获。以前上学的时候,我的同桌就是这样的孩子。刚跟她坐同桌的时候,我觉得她学习特别认真。做的笔记,字迹工整漂亮,还用不同颜色的荧光笔标注得花花绿绿,看起来层次分明,重点清清楚楚。背书的时候,有时声音朗朗,有时又闭目似乎在回想。可是她的成绩却一直在中下游,当时我并不明白其中的原因。现在想想,其实她在做笔记和背书的时候,确实很认真,可应该是没有用心。或者说,她的心思并没有在知识点上,很勤奋,却只是做了低质量的努力。不是不聪明、粗心,真正的原因是她缺乏真正的自律和思考。就像邻居经常跟我吐槽的:说自家孩子做事情总是不自觉,什么事情都要监督,就比如说周末的时候写作业。明明已经跟他说好要学习的内容,要完成的作业也一条一条列清楚,可是等自己做完家务去检查,孩子竟然连最一开始让写的看图写话都没有写完。孩子之所以是孩子,正是因为他贪玩,爱偷懒,自律性差。“一定要在孩子没有自主思考能力时,监督养成习惯,但定型以后,后面的路就好走了。我们平时基本只管好他的后勤工作,他的课业我们就交给老师了,我们就不去打扰他。”《清华学霸教子经》里说:“孩子小时候缺乏自制力,对学习等艰苦的事情,不主动是常态,主动是非常态。”所以对于各方面还在成长认知中的孩子来说,自控力差,学习动机不强,他的拖拉和散漫实属非常正常。经过指导和有意识的习惯培养,孩子才有可能自发地爱上学习,变成更优秀的人。对孩子来说,贪玩是天性,孩子的自觉性,越早培养越好,如果从小培养孩子自觉学习的好习惯,他将会成为大人口中的“别人家的孩子”。有时候孩子之所以会在学习的时候偷懒,很大程度是因为父母不够重视。父母对孩子的学习重视程度,如果只在表面,就像例行公事地说两句,那孩子也只会敷衍。家长本身最好能以身作则,让自己处于一种学习的状态,多看看书,少刷点手机,陪伴孩子一起进步。有时候父母家事繁忙,也可以好好的陪孩子一起制定规划,按时督促孩子一项项的完成。在时间的利用与效率当中,同样存在“二八定律”。在效率最高黄金时间,20%的时间投入就能产生80%的回报。在效率最低的疲顿时间,80%的时间投入只能产生20%的回报。如果您家孩子也会在写作业的时候做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那一定要引导孩子,分清学习任务的主次,并且要提高时间利用效率,确保孩子的“有效学习”时间。刚回到家等待吃饭的时候,可以让孩子进行课外阅读、练练字。一个相对完整的学习时间里,可以进行一些高强度的学习,比如写作业、当天各科所学知识巩固、整理当天的错题、预习第二天的知识。开始写作业前,把作业内容罗列出来,规划下完成的先后顺序。根据孩子日常的表现,刚开始做作业就能进入状态,那就先难后易。或者有些孩子畏难,如果刚开始就安排难题,他会磨蹭着不开始或者一直在担心自己做不好怎么办,影响效率,那就把简单的作业安排在前面,把注意力都调动起来再做难一些的作业。比较疲累的时间里,可以检查作业完成情况、整理好书包,想想学习有哪些不足,怎么去弥补,并且对当天的学习有一个反思。也就是说,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孩子分清轻重缓急。这些并不是孩子天生就会的(学霸除外),都需要家长的耐心指引和教导。经过父母一段时间的指导,孩子自然能学会规划,形成自己的规律模式。孩子的学习,靠父母的催促、吼叫、打骂,永远没有靠唤醒孩子的“内驱力”来得“实惠”。“内驱力是一个心理学词汇,是指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内部唤醒状态或紧张状态,表现为推动有机体活动以达到满足需要的内部动力。”美国认知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认为内驱力可以分为三种:1.认知内驱力,指的是一个人渴望理解和掌握知识的一种需求。也就是“好好学习”。2.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是一种通过自身努力,胜任一定工作,做出一定贡献,取得一定成就,赢得一定社会地位(班级地位)的需要。也就是“天天向上”的上进心。3.附属驱力,是指个人为了保持长者们的或权威们的赞许和认可,而表现出来的一种把学习和工作做好的需要。满足孩子的好奇心,让学习这件事充满吸引力,赞许、鼓励孩子,孩子才能“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人生来就喜欢被鼓励,用这样的方式对待孩子,可以让孩子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成长,获得自信,从而变得更优秀。”不要在孩子的学习成长中,一味用打压、批评的方式促进孩子的学习,父母一定要多鼓励,让孩子感受到自己是被认可的、被尊重的,他才会朝着更好的方向去成长、去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自信力被激发,内心有力量的孩子才会持续“自驱”。想让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让以后的人生有更多的选择,父母一定不能在该管教的时候,选择放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