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如何健康备“烤”?儿科医师为您支招
入伏后气温升高,如果再加上雨水较多,空气湿度大,更容易造成中暑。因为温度高时,人体主要靠汗液的蒸发带走身体的热量,维持体温稳定。在湿度大温度高的情况下,汗液无法蒸发,热量积聚在体内。
如果在高温下进行工作和运动,特别是户外工作者,以及喜欢跑步、竞走、球类运动等的体育达人们更易造成中暑。并特别提醒喜欢钓鱼的朋友们,河边本身湿度较大,容易导致中暑。


预防中暑最重要的是要避免太阳暴晒、高温下作业,出门应带好防晒工具,常备清凉油、藿香正气水等。户外运动和高温作业的市民,要少量多次饮水,不饮用含酒精或者大量糖分的饮料。
由于夏季气温高,食物中的细菌很容易生长繁殖,食物易变质,会引起肠胃炎、腹泻,甚至是食物中毒等问题。再加上大家夏季偏爱冰西瓜、冷饮等,会导致胃胀、胃痛、腹泻的发生。


预防胃肠道疾病需注意饮食卫生、不喝生水,保护好自己的肠胃功能,饮食中避免食材的腐坏,尽量不吃生冷、过夜食物。食物完全加热后食用,这样大部分的细菌可以被杀灭,晚上睡觉的时候也要注意肚脐不要受凉。中医专家建议,藿香正气水、藿香叶、薄荷叶、生姜、红枣泡水可起到健脾祛湿的作用。
防晒伤,最重要的是要做好防护工作。首先要控制暴露在烈日下的时间,避免紫外线长时间直射裸露的皮肤。另外,外出前一定要使用防晒霜,一般在半小时前涂抹,选择正规厂商生产的防晒产品,使用前可以小面积测试一下是否过敏。另外,避免大量食用木耳、无花果等感光食物以免晒伤。


如果出现红肿、脱皮、疼痛等症状,在轻度晒伤皮肤未破的情况下应该立即脱离阳光直射环境,可以用冷水反复冲洗来缓解,较为严重的应该及时就医。
西瓜、冰棍、空调是许多人夏日避暑的“三大法宝”,但是中医养生讲究“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这是由于人体的规律,到了夏天阳气外发,体内处于虚寒的状态,如果外界寒凉刺激过度,会对人体造成不良的影响。在“夏季病”中,更多的是吹空调引起的贪凉感冒,空调温度开太低,室内外温差较大,长时间停留在空气不流通的空调房内会导致感冒。


夏季不要长期停留在空调房里,也不建议频繁进出空调房,血管频繁收缩扩张,可能诱发心梗、脑梗等心脑血管疾病,特别是有基础疾病、血管脆弱的老年人更容易中招。需要注意的是,空调温度不要过低,最低不能低于26℃。同时要注意居室通风,隔一段时间要打开门窗透透气。清晨和傍晚到户外呼吸新鲜空气,加强身体的适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