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检发现颈动脉斑块,离“中风”还有多远?
体检发现颈动脉斑块
离“中风”还有多远?
颈动脉斑块是颈动脉管壁的局部增厚。临床上常通过测量颈动脉内-中膜层(IMT) 厚度作为诊断颈动脉硬化的主要标准:IMT 在 1.0~1.5 mm 为内-中膜增厚;IMT > 1.5 mm 为斑块形成。
正常内膜→内膜增厚→斑块形成
颈动脉斑块的形成是多种危险因素协同作用所致。
随着年龄的增长,血管内皮细胞的更新及修复能力降低,同时吸烟、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危险因素协同损伤血管内皮。在反复的损伤、修复过程中,局部颈动脉的内膜和中膜不断的增厚,颈动脉壁上就长出了斑块。其实颈动脉是全身大中动脉的一个窗口,如果颈动脉上发现了斑块,那么,全身其他部位的大中动脉,如冠状动脉、颅脑动脉等,可能都已经发生了动脉粥样斑块,或者都离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不远了。
在临床上,医生们习惯把颈动脉斑块分成易损斑块和稳定斑块。
01
易损斑块
也叫软斑块,指所有形成血栓倾向较大及容易快速进展的斑块,彩超常描述为低回声、等回声斑块。
02
稳定斑块
也叫硬斑是成熟斑块,发生了钙化,不易破裂、脱落,彩超常描述为强回声斑块。
易损斑块是中风的主要原因
颈动脉负责给大脑供血,颈动脉斑块脱落的栓子随着血流进入颅内血管,会堵塞脑血管,发生脑栓塞。临床上遇到的“脑中风”,80% 以上都是由易损斑块所致。
如果脱落下小栓子,堵塞很细的脑血管,导致的微小脑栓塞发作,脑缺血缺氧的症状往往不明显,也可能仅表现为阵发性的头晕、头痛,一过性黑矒、体位性眩晕、肢体麻木、短暂性言语困难等等,症状轻且头部 CT 检查往往没有什么异常发现,难以引起重视。
如果脱落下较大栓子,栓子就会堵塞脑部的大、中血管,导致突发的大面积脑栓塞,表现为突发的意识障碍、偏瘫、失语、抽搐,严重者可能危及生命。
需要积极干预,具体治疗方案由专科医生根据个体情况来制定。通过积极的治疗,大部分易损斑块可转化为稳定性斑块。但发现颈动脉斑块后长期不治疗,稳定性斑块也可能会变成易损斑块。
防治颈动脉斑块,不仅能降低脑中风的发生率,还能降低冠心病、心肌梗死、肾动脉硬化、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的发生。预防颈动脉斑块重点是控制危险因素,坚持合理膳食、戒烟限酒、适量运动、愉悦心情的健康生活方式;同时应定期体检,监测血压、血糖、血脂、同型半胱氨酸并努力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