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一路人,不必在一起

最近读到一句很深刻的话,是这么说的:

“一个人只有选择性地融入某个群体,才能真正地让自己舒服自在。”

或许我们都会害怕孤独,害怕没有朋友,我们也曾有过这样的经历:

想靠近某个人,于是费心费力地去讨好他,挽留他;

想融入某个群体,于是改变、委屈自己,顺从他人。

但一味付出、卑微讨好,最终只会让自己筋疲力竭。

我们与其和那些志不同道不合的人一起前行,不如在同路者中寻找真正的朋友。


成年人只筛选,不改变


前阵子热播的电影《消失的她》,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险恶。

比电影更让人毛骨悚然的,是它背后的真实原型——

泰国坠崖孕妇的故事。

当时已经怀有3个月身孕的王宁,被丈夫俞振东从泰国的一个悬崖边一把推下,要置她于死地。

在此之前,这个“完美”男人突然出现在她眼前,处心积虑靠近她、和她闪婚。

但精心营造的人设之下,其实是一副魔鬼般的面孔。

王宁的故事让我们愤怒、惋惜之余,却也给我们上了警醒的一课:

永远不要幻想去改变一个和你不同路的人。

就像她和俞振东之间的悲剧,其实早有端倪。

两个人一开始就不是一个世界的人——

一个独立上进,在泰国自主创业并打下一片事业;

一个好逸恶劳,想通过赌博来赚快钱,处心积虑走捷径;

一个真诚善良,对世界和爱情都有着朴素的信任和期待;

一个自私虚伪,表面上体贴到极致,嘴里却全是谎言和欺骗。

在俞振东的原生家庭中,他的父亲没有稳定的收入,只能依赖母亲生活。


俞振东也是如此,他不停地向妻子要钱吃喝玩乐,也理所当然地觉得妻子爱他的话就要给他偿还全部的赌债。


那时的王宁没有选择离婚,甚至觉得自己可以通过交流和影响改造俞振东,期待他会变得成熟、理智起来。


可她没能等来丈夫的改变,却差点搭上了自己的性命。


所谓志不同,不相往来,道不同,不相为谋。

不是一个世界的人,就不要强行挤在一起。

三观不同的人,任你怎么努力也永远不会是一路人。

千万不要妄想去改变一个烂人,也不要试图感动一个魔鬼,因为他们根本没有心。

成年人只筛选,不改变。

我们与其劳心费神地去改变他人,不如和真正的同路人一起前行。


志同道合的人,才能相伴余生

提起林徽因,很多人会想到她的作品《你是人间四月天》。

但抛开作家的身份,林徽因更让人尊敬的,是她对中国建筑事业的贡献。

她是中国第一位女建筑师,不仅参与了新中国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还挽救了濒临失传的景泰蓝传统工艺。

林徽因凭着着自己一步一个脚印的踏实,成为了中国现代建筑学的开拓者。

这背后,有她自己的努力,也离不开丈夫梁思成的陪伴和支持。

她和梁思成曾为了共同的事业、梦想,一起赴美攻读建筑学;

回国后,夫妻二人又为了祖国的建筑事业踏遍了200多个县,留下了很多珍贵的一手资料。

他们在事业上相互扶持,生活中不离不弃。

抗战期间,林徽因肺结核复发,卧病在床。


梁思成便尽全力照顾她,为妻子学起了做饭,也学会了静脉注射给林徽因打针。


林徽因对生命感到失望,梁思成便一次鼓励她,给她爱和希望。


和梁思成结婚前,林徽因曾被另一段感情困扰过——

她在情窦初开的年纪,遇见了才子徐志摩。

徐志摩对她展开了猛烈的追求,可林徽因是清醒的。

和浪漫、多情的徐志摩比起来,林徽因更想要的,是一份志同道合、有责任、担当的感情。

于是她拒绝了大才子徐志摩,选择了那个能和她并肩作战、共同成长的梁思成。

当你见过不同的人,走过各种各样的路,见过了辽阔的世界后,便会知道:

在感情里,光有心动和爱是不够的。

有些人也许会陪你走一程,会惊艳你生命里的某一段时光。

但只有志同道合、惺惺相惜的两个人,才有恒心携手走完余生。

人生的旅程很长,愿你能看清自己的内心。

然后选择那个,和你灵魂相似,能彼此成就的人同行。

愚者合群,智者同频

爱情上需要找同频的人,友情上又何尝不是一样呢?

鲁迅先生在外人眼里,是个不怎么合群的人。

他不爱开玩笑,表情大部分时候都是严肃的,给人一种难以亲近的感觉。

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人缘不好,只是鲁迅在朋友和圈子的选择上有自己的原则。

鲁迅的朋友中,最让人称道的,便是他和许寿裳三十多年的珍贵友谊。

鲁迅的妻子曾这样描述:

“他们谈话的范围很广泛,从新书介绍到古籍研讨,从欧美名著以及东洋近作,无不包罗。

而彼此人事的接触,见闻的交换,可歌可泣,可喜可怒,都无不遮瞒,尽量倾吐。”

他们不仅在学术上无话不谈,生活上也互相帮扶。

鲁迅刚回国,工作没有着落,许寿裳就找自己的朋友帮忙谋路子。

知道鲁迅生活拮据,许寿裳就经常让妻子多做点熟食,好分给鲁迅。

许寿裳的女儿患病的时候,鲁迅焦急得四处帮他联系医院。

每次出门看到不错的邮票,鲁迅也都会存下来寄给喜爱集邮的许寿裳。

鲁迅的朋友虽然不多,但都跟他志趣相投,惺惺相惜。比如蔡元培、宋庆龄。

蔡元培在教育部任职时,就推荐鲁迅到教育部工作。


他当了北大的校长后,又立刻邀请鲁迅去北大任教。


鲁迅身患重病后,宋庆龄万分担忧,为鲁迅请来了当时上海最有名的美国肺病专家邓医生,给他做专项检查。


鲁迅逝世后,宋庆龄亲自执绋,走在万人送葬队伍的最前列。


正是她这一举动,使得整个送葬队伍没有一人被国民党当局拘捕。


钱钟书曾说:“不必找些不三不四的人,说些不痛不痒的话。”

人到了一定年纪,不再追求身边人的数量,而更看重质量。

因为你知道:

圈子不用多大,彼此真心就好;

朋友不用很多,相互合拍就好。

所以呀,别害怕孤独,也别朋友少。

三两个真心的知己,远抵得过一群泛泛之交。

成年人的世界里,每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有限。

与其去拓宽所谓的社交圈子,结交一些无关紧要的人,不如主动在同频的人那里寻找快乐。

在合适的圈子里,过舒心的生活

莫言曾说:

想要拥有快乐舒适的生活,一定要让自己有个“圈子”,找点“乐子”。

深表认同。

一个人过得开心舒服的前提,是有一个舒心的圈子。

我们无法决定谁出现在我们的生命里,却可以选择让谁留下来。

那些不必要的交际应酬,不必花太多时间去客套寒暄;

那些志不同道不合的人,不如和他们早点分道扬镳,各走各的路。

不是一路人,千万别勉强。

你们在一起越久,只会徒增更多的牵强难受。

同路的人在一起,你们相互尊重,相互懂得。

哪怕只是静静地呆着,也会觉得舒心自在。


上一篇:人到中年,恰如秋!
下一篇:8张对比图,揭露最危险的家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