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懂血液黏稠吗?


经常有患者朋友问

“医生,你看我有点胖血液是不是粘稠?


血液黏稠到底是什么呢?

今天就带你了解一下!


  什么是血液黏稠 

经常听到有人提到血稠,但却不清楚血液黏稠是什么,还有一些人把血液黏稠和高血脂混为一谈,这其实不是一回事。


血液黏稠也被称为血稠。在医学上叫高黏稠血症,中老年人易患,可经血液流变学检查确诊。



血液黏稠≠高血脂。高血脂是指血脂水平偏高,而血液黏稠是指血液黏稠度过高。


人体的血液黏度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受多种因素影响,血液黏稠处于时高时低的动态变化中,轻微的血液黏稠,一般无需特殊治疗,但如果血液黏度超过一定的界限,便会影响健康。

  血液黏稠的症状 


1

晚上清醒、起床头晕


血液黏度高的人,早晨起床会头晕目眩,跟普通人睡醒后精神抖擞完全不一样,但一到了夜晚就精神状态很好。



2

下蹲困难,蹲着干活时胸闷气短


血液黏稠的人大多超重,这些人蹲下来很费劲,即使蹲下也容易出现胸闷气短的现象。


这是因为人在下蹲时,血液回流心脏的比较少,如果血液黏稠,肺、脑等脏器还会缺血,引起呼吸困难。



3

午饭后困倦


健康人午餐后都会犯困,但血液黏稠所引起的午后困倦跟它有所不同。


血液黏度高的人午饭后特别犯困,如果不休息,整个下午就没精打采,这是因为血液太过黏稠,引起大脑供血不足。



4

阵发性视力模糊

有些中老年人平时视力不差,但他们偶尔会出现视力模糊的情况,这可能跟血液黏度有关。


血液黏度过高,血液不能及时给视神经输送养分,视网膜和视神经会短暂出现缺血,引起视物模糊。



 导致血液粘稠的原因  


人体内的血液循环系统,就像古代支撑国家运转的大运河,奔腾不息地为全身器官输送营养物质。而血液在血管中循环流动,如果血液过于粘稠,血流速度必然会慢,严重时可影响人体重要脏器的血液供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心、脑等器官的供血。


寒冬季节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时期,寒冷的刺激能使血液中的纤维蛋白原升高,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容易形成凝血块。


除此之外,还有生活中的一些不好的习惯也可能导致血液黏稠。



1

偏食、膳食不均衡,长期食用过辣、过咸及油腻食物。


2

睡眠不足、劳累过度、压力过大等会引发短暂的血流不畅。


3

吸烟会影响血液循环,降低血液流动速度。


4

糖尿病、高脂血症、脂肪肝等疾病会引发慢性血液粘稠症.。

  预防方法  


1

多喝水


很多人血稠是因为喝水少、出汗多、血液浓缩所致,夏天这种情况尤为明显。


饮水可使血液变稀,但要讲科学。要掌握好时机,如清晨起床、三餐前1小时、晚间就寝前可喝水约200毫升。



2

多放松


中青年血稠往往与情绪紧张焦虑、压力过大、经常熬夜、睡眠质量差有关。建议放松心情,疏解压力,规律作息,保证睡眠。



3

戒烟酒


香烟中的各种毒性物质能破坏血管内皮功能,增加血小板聚集,加速红细胞凋亡;大量饮酒也会加重心、脑血管缺血缺氧症状,所以希望大家戒烟限酒。


4

定期献血


符合献血条件者定期参加无偿献血,能够促进血液的新陈代谢,降低血液粘稠程度,同时,定期献血能够刺激人体加速造血,使人体造血功能更加旺盛。


上一篇:上睑眼皮松弛,想做提眉和双眼皮,不知道怎么选的医生告诉你!
下一篇:突然嘴歪,以为空调吹太久,一查竟是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