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课堂 ▏与腺样体肥大交锋的第一回合
“腺样体肥大”这刺眼的五个字出现在太多孩子的病历本上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今天我们就把“腺样体”的老底给摸清楚。
1
腺样体大家可能不太熟悉,但他的双胞胎哥哥大家一定知道,就是扁桃体,其实扁桃体的正名叫腭扁桃体。而腺样体叫咽扁桃体或增殖体,是一团底部附着于鼻咽的顶壁和后壁交界处,两侧咽隐窝之间的淋巴组织。有炎症的时候,小朋友的扁桃体经常会肿大,其实,腺样体也会肿大,毕竟是双胞胎,体质类似。如果大家觉得腺样体有点陌生,就把他想象为长在另一个地方的扁桃体就可以了。
2
腺样体、两侧的咽鼓管扁桃体、腭扁桃体、下方的舌扁桃体及咽侧索、咽后壁淋巴滤泡组成咽淋巴结环。这个地方是呼吸道的第一道门户,是最早接触外部病邪侵袭的位置,相当于守护人体疆土的长城,杀敌一千自损五百,受伤是常用的事儿,扁桃体受伤发炎的时候,腺样体一般也很难幸免,因此,腺样体肥大的孩子也常常有一个“一言不合就发炎”的扁桃体。
3
前面说了,被攻击后受伤腺样体就会增生,一次两次是暂时的,但如果经常那样就会肥大,稳定地肥大,一旦稳定地肥大,“减肥”就不容易了。因此,腺样体肥大的孩子会被反复叮嘱“别再感冒了”。
事实上,即使不感冒,腺样体也会肥大。他在我们出生后随年龄而增生,2-6岁增生最明显,10-12岁开始逐渐萎缩,多在青春期后退化消失。而我们平时说会带来麻烦的腺样体肥大一般发生在3~8岁,且有“重男轻女”(男孩多发)的倾向。
4
(1)睡眠缺氧
腺样体肥大或伴有的扁桃体肥大会引起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症。一般表现为睡眠打鼾伴憋气(即呼吸暂停)、张口呼吸。儿童中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发病率约为1%-4%,主要发生于2~6岁,呼吸暂停、缺氧会不同程度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如影响身高、体重、记忆力、认知等方面的异常,甚至是猝死。
(2)影响颜值
明明可以吴彦祖,结果苏大强,说的就是你!!!
长期张口呼吸,在气流的冲击下,硬腭高拱,会使面部发育变形,出现上唇短厚翘起、下颌骨下垂、鼻唇沟消失、上切牙突出、咬合不良等,即 “腺样体面容”。
(3)容易生病
腺样体和扁桃体肥大导致上气道呼吸受阻,小朋友易出现反复上呼吸道感染、反复鼻炎、鼻窦炎发作,使扁桃体、腺样体进一步肿大,形成恶性循环,不能自拔!
(4)中耳炎
腺样体肥大还会引起鼻腔、鼻窦炎症不易引流,压迫或阻塞咽鼓管(中耳腔与鼻腔之间的通道)。腺样体本身的炎症,儿童咽鼓管软骨弹性差等这些原因都会造成渗出性中耳炎。
5
如果孩子频繁地反复感冒,反复扁桃体炎,反复中耳炎,慢性鼻炎,睡觉张口呼吸,或打鼾,就很可能患有腺样体肥大,需要去五官科进行相应的检查一进步明确诊断。
最常用的诊断标准之一是鼻内窥镜检查:
6
腺样体是呼吸道第一道防御门户,摘除后可能会削弱鼻咽部的局部免疫功能,而手术中需要使用麻醉药,这对低龄的儿童来说存在一定的风险,因此,手术需要谨慎地选择。
另一方面,腺样体肥大常引起睡眠缺氧、反复易感、中耳炎等疾病,严重影响患儿的正常生长发育,因此,对于达到手术指征而保守治疗无效者,应及时手术。
腺样体手术的适应症(仅供参考,以五官科医生的意见为准)
1、经常打鼾、睡眠憋气、呼吸不畅;
2、经常感冒,伴鼻炎鼻窦炎不易好转;
3、伴有分泌性中耳炎,腺样体压迫咽鼓管,或腺样体本身有炎症,中耳炎不易愈合。
保守疗法及护理
不需要做手术患儿可以通过保守疗法改善症状,根据具体情况的不同,可以运用包括中西医药物、艾灸、拔罐、耳穴、药浴,推拿等多种方法。
有些孩子病情严重,不得不做手术,也建议手术前后进行调理,否则,腺样体也有可能再次“发福”(有的孩子甚至反复做了2-3次腺样体肥大相关手术)。
日常生活注意保暖不要受风寒,清淡饮食,不要吃生冷、煎炸、燥热的食物,另外,糯米、巧克力、糖果等甜腻难消化的食物也不宜多吃。小朋友6岁以后,可在夏季开始学游泳或慢跑,有助于增强体质。
在缓解期最重要的莫过于减少感冒,“擦工字背”及四大手法就是很好的做法。
早上小孩起床前,在小孩的背部涂一点茶籽油或润肤油,擦工字背(如图)以减少感冒,保持腺样体苗条一点,注意操作前先把手搓热,然后伸进孩子的衣服里面操作,以免着凉。
位置:如图,在上背部、脊柱以及腰部画“工字,这个“工”字的位置就是我们要操作的位置。
操作:如图,在背部上段横擦2-3分钟,再上下擦脊柱2-3分钟,最后在腰骶部擦2-3分钟。
视频:得到这个秋季保健操作,不仅中秋快乐,中秋过后会更快乐!
作用:擦工字背同时刺激大椎,肺俞,督脉,膀胱经、命门志室和肾俞等,具有疏风解表,扶正助阳,补肾培元的功效,对预防感冒、鼻炎及全身调节都有很好的作用。
开天门
位置:两眉中点至发际正中成一直线。
操作:用两拇指螺纹面自眉心向上交替直推至前额发际。
推坎宫
位置:自眉头起沿眉向眉梢成一横线。
操作:先以两拇指端轻按两侧鱼腰,再从眉头起向眉梢作分推。
揉太阳穴
位置:眉后凹陷处。
操作:用中指或拇指揉动。
揉耳后高骨
位置:耳后入发际,乳突后缘高骨下凹陷处。
操作:用两拇指指端揉动。
作用:四大手法具有疏风解表,通鼻窍的作用,作为保健穴位,每穴每天100-200次可以预防外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