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三伏灸时间【冬病夏治】三伏灸、督灸
先从‘灸’字说起,久火,可以理解为用火长久的熏烤。
艾灸能温经通络、消瘀散结、散寒祛风、除湿止痛,因此对许多虚寒性质的疾病有一定治疗作用,如女性因宫寒引起的痛经和小腹不适等症状;或者由风、寒、湿邪引起的颈、肩、腰、腿疼痛;夏季“空调病”也可以通过施灸来缓解。此外,在足三里、中脘、关元、气海、肾俞、命门等常用保健穴位施灸,能补益气血、提高免疫力。因此,艾灸是重要的日常保健方法之一。
冬病夏治之三伏灸
三伏灸是在三伏天时进行天灸治病的方法,是中医时间医学、针灸学与中药外治相结合的一种疗法。早在清朝初期张璐的《张氏医通》中即有夏日“三伏”中,用白芥子涂法防止哮喘复发的记载。
三伏灸是我国传统医学中最具特色的伏天保健疗法,与现代预防医学有异曲同工之处。
具体做法是,通过利用全年中阳气最盛的三伏天,根据所要预防的疾病,在对应穴位贴上中药,以达到灸治的效果。
三伏灸的时间有严格规定,即初伏、中伏、末伏。“三伏”是指三个农历节日,古医书载,伏日必是庚,庚属金,与肺相配,祖国医学认为,寒来暑往,时序变迁,对人体关系至大,《内经》提出,“春夏养阳”可以预防冬天疾病的发生,哮喘、过敏性鼻炎和体质虚弱易感冒者等都属于肺经范围的疾病。
三伏灸时间
伏前加强: 6月21日一7月11日
头 伏: 7月12日一7月21日
中 伏: 7月22日一7月31日
中伏加强: 8月01日一8月10日
末 伏: 8月11日一8月20日
伏后加强: 8月21日一8月31日
1、呼吸系统问题:咽炎、气管炎、哮喘、鼻炎、鼻息肉、鼻窦炎、慢性扁桃体炎等。
2、胃肠疾病:胃寒、胃痛、胃炎、腹泻、结肠炎、腹部畏寒等。
3、妇科问题:痛经、月经不调、妇科炎症、子宫肌瘤、不孕不育、乳腺增生、产后腰痛、女子宫寒等。
4、男科问题:男子阳痿、早泄等。
5、体质虚弱问题:体弱怕冷、手足发凉、失眠多梦、经常感冒等。
6、骨关节问题:肩周炎、颈椎病、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腰肌劳损、滑膜炎、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7、面部美颜问题:肤色晦暗、黄气、色斑、黄褐斑、青春痘等。
冬病夏治之“督灸”
春夏之季由寒转暖,由暖转热,宇宙万物充满新生繁茂景象。
此时是人体阳气生长之时,一方面应该适当晚睡早起,增加室外活动的时间,多食大葱、生姜、豆芽、秧苗尖等舒展阳气的食品,心态上宜开朗外向,使阳气顺应季节、天气变化以生发调达。
督灸,又称“督脉铺灸”,因在背部督脉(见附图)正中铺艾点火,形如长蛇,也称为“长蛇灸”。督脉铺灸以背部督脉经施术为主,刺激面积广、艾炷大、火力足、温通力强,收效快捷,是一般灸法无法相比。
督灸疗法具有培元固本、温阳通脉、散寒止痛的功效,该疗法注重改善体质,调节免疫功能,增强抗病能力。
强直性脊柱炎、风湿或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腰肌劳损等;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胃肠炎;宫寒、痛经、月经不调、产后调理及亚健康状态调理:面色晦暗、疲乏懒散、畏寒肢冷、易着凉感冒、失眠多梦、免疫力低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