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的人不知湿、寒、热,所以湿气难除!
什么是湿气?
湿,就是通常所说的水湿、湿气、湿邪,是致病的风、寒、暑、湿、燥、火六邪之一,简单说就是多于的水湿淤积在体内没能被及时排出。湿邪最可怕!湿是最容易渗透的!湿邪从来不孤军奋战,总是要与别的邪气狼狈为奸。
为什么现代人的病那么复杂,那么难 治?因为他们体内有湿,体外的邪气总是和体内的湿气里应外合,纠缠不清。以前仅仅盛行于我国西南的川菜,现在为什么风行全国?就是因为川味是辛辣的,以前只有生活在湿邪比较重的西南一带人需要用它来化解体内的湿气,而现在,全国人体内都有湿气了,都需要辛辣来化解,于是大家本能地爱上了川菜。
环境因素、生活习惯和精神压力等内外诸多因素导致体内湿气时刻侵扰着我们的身体,进而出现各种不适的症状。
湿气是怎么形成的?
现代人,吃肉太多,食品污染严重,运动量少,身体阴盛阳虚,湿邪内郁。湿气遇寒则成为寒湿。比如冬天的时候,如果气候干燥,不管怎么冷,人都还是能接受的,但如果湿气重,人就很难受了。 为什么南方的冬天比北方的冬天更令人难受,就是因为南方湿气比较重,寒湿袭人!
湿气遇热则成为湿热,比如夏天的桑拿天,又热又湿,让人喘不过气来,还不如烈日当空舒服。湿气遇风则成为风湿,驱风很容易,但一旦成了风湿,就往往是慢性疾病,一时半会儿是治不好的。湿气在皮下就形成肥胖,也是不好处理的健康问题。
怎么去湿?
导致湿气形成的三个原因归根结底都和一个脏器有关——脾。
因为脾负责运转,任何代谢产物的排除都要借助脾气的力量。脾虚,体内垃圾就要潴留体内,比如多余脂肪、异常的分泌物、排泄物等。
简单来说:湿气重是标,脾虚是本。
那么目标就很明确了,健脾是去湿的关键所在。很多人知道用红豆薏米水来去湿,但是健脾并不容易,不是一碗红豆薏米水就能解决的。
湿气十种典型不适症状
如何判断自己是湿寒还是湿热?请对照下图:
【湿寒——驱寒散湿】
湿寒,中医亦叫做痰湿、寒湿。“痰”是指人体内水液凝聚不化,形成粘滞状态而形成的一种体质类型。
据资料统计:约76%痰湿体质人容易发胖。因痰湿粘滞的特点,易在体内形成淤堵,影响代谢;机体内寒湿重,易伤肾,引起肾阳不足、肾气虚,血液亏虚;寒湿重,还会造成经络不通,造成血液流动速率慢,导致经络旳淤堵,出现长痘、长斑,甚至身体疼痛等。
怎么祛寒湿?
湿寒最怕冷!首先,祛除湿寒要做好保暖措施,尤其是女性朋友,一定不要为美牺牲了健康。
在饮食上要注意少吃生冷食物,冬季多吃温热的食品,如牛羊肉等;每天充足睡眠,不要熬夜;湿气可通过运动来祛除,是一种很健康有效的排湿方式。
提醒:湿寒体质的人不宜喝薏米水、薏米粥类,因为薏米属寒性,越吃越寒。
湿寒常见问题一览
Q:湿寒体质形成原因及危害
A:原因:多因脾胃虚弱,饮食肥腻,饮食起居无规律,情绪不佳、潮冷环境造成;
危害:易引发肥胖、男女不育症、类风湿关节病、前列腺炎、月经不调等。
Q:调理寒湿体质需多久?
A:需根据寒湿症状时间、严重程度、发生部位、年龄、饮食偏好、生活起居等影响,调理时间因人而异。一般完全排除寒湿需2~3个月。
Q:寒湿体质需注意什么?
A:宜:居住环境干燥、起居规律、运动、晒太阳等;
忌:熬夜、居住环境潮湿及淋雨等;
饮食注意:宜清淡少盐,忌酸甜滋腻、寒凉等。
【湿热——清热去湿】
湿热蕴结在体内,脏腑经络运行受到阻碍,会引发机体湿热症状的病理变化,湿热伤阴,湿热人群患有慢性胃炎、或者是长溃疡或者是肝硬化以及胆囊息肉等疾病,所以一定不要轻视。相反,各种疾病因素很易引发虚弱之脾胃功能失调而生湿热。
怎么去湿热?
饮食要清淡,多吃甘寒、甘平的食物,如绿豆、空心菜、苋菜、芹菜、黄瓜、冬瓜、藕、西瓜等。少吃油腻、甜味品,预防湿热。应戒除烟酒,少吃辛辣助热食物(烟酒有温热作用)。
湿热体质的人要注意疏肝利胆,清热祛湿。可以练练气功、瑜伽、太极等一些舒展筋骨和身体的运动。还要注意尽量避免长期在潮湿、炎热的环境,而衣着尽量保持以宽松为宜。
针对湿气还是需要健脾化湿,理中和气。
根据中医辨证理论来调理湿气,
与坚持梦想者同行
与坚持信念者同行
与相信者同行
感谢这一刻的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