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时期,请收好这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预防指南!
疫情数据
截止 1 月 31 日 10:30,全国确认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人数为 9720人(包括港澳台地区),死亡 213 人,已经治愈 178 人,目前疑似15238人。(数据来源:国家卫健委等官方公开渠道)
延伸阅读
冠状病毒肺炎属于中医的瘟疫。瘟疫时邪感染人体,与人的免疫力下降有着直接的联系。查阅关于中医对免疫调节的相关文献,大量的实验已经证实灸大椎穴可显著提高人体特异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在中医典籍《备急千金要方》中作也曾经有灸法预防瘟疫的记载。下面是小灸截取的《人民日报》第七版:中国灸法 大有可为 中一段关于灸疗是如何能提高免疫力的介绍:
俗话说:“一寒生百病”。中医讲:寒邪侵袭人体,会导致体温下降、血液循环受阻、经络运行不畅,出现“寒凝气滞”。“寒”在体内蓄积,直接导致人体阴阳失去平衡,染上“寒症”。诸如常见的一些疾病。这些疾病在中医看来,都是寒邪引起,并归为“寒病”。 与“一寒生百病”相对应,民间还有“一热治百病”之说。也就是说,用与“寒”相对应的“热”来治疗因寒而生的疾病,就可以起到驱寒祛病的效果。现代科学实验研究也表明:体温下降1℃,人体免疫力就会降低30%。而如果局部体温比常体温高1℃的话,免疫力会增强3至5倍。当然,这种研究结果只能通过科学仪器来显示。但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也会察觉,热敷能够缓解疼痛,这也就是中医所说的“得热痛减”。“热”与“寒”性质相反、属于“阳”;“热”能加速血液循环,使经络畅通。因此,“寒病要热治”。而灸疗作为利用“热能量”这一物理要素来理疗的典范,能够不断温通经络,扶助人体的“阳气”。比如呼吸道疾病,特别是普遍的感冒,这是发病率最高的一种疾病。一般来讲,中医认为,感冒是由感染风寒引起的,“寒病要热治”。中国灸法研究中心的专家经过研究考证后认为,感冒是一种人体自限性疾病,其致病病毒在人体早就存在,只是因为受凉或者免疫力下降而开始致病。在这种科学认识下,他们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两个解决办法:一是找准人体督脉上六条阳经的交汇处“大椎穴”进行热敷,鼓舞人体营卫之气,快速升高体温,提高免疫力;二是将防风、细辛、白芷、苍耳子、荆芥等中草药成分通过皮肤渗透,阻止病毒复制。对于经常感冒的所谓寒性体质的人,在未感冒期间,亦可以运用此法提高免疫力,改善体质。
针对冠状病毒性肺炎的预防方法:
每天用感冒灸贴敷大椎穴位,三天一个疗程,每个疗程间停用一天。直至疫情缓解。
感冒灸的具体用法如下:
(1)其中无咳嗽患者敷贴大椎穴即可:
(2)咳嗽较重者可敷贴身柱穴:
感冒灸
药方:荆芥、防风、细辛、白芷、川穹、苍耳。
方中君药荆芥辛味轻扬,具有祛风解表之效。
细辛与防风为臣,助荆芥祛风、散寒、解表。
白芷辛温归肺经,其既能表散风寒,其芳香又可以通窍。川芎辛温能散风止痛,与荆芥、防风、白芷配伍治疗头身疼痛,故方中以白芷、川芎为佐,协助制芥、防风祛风散寒治头身疼痛。
苍耳甘苦温,可散风通窍,该药入肺经,能入清阳之气上行发散通窍,故本方用苍耳为使助君臣通利鼻窍。
全方共促祛风,解表,通窍之功。
适用于畏风恶寒、发热无汗、头身疼痛、鼻塞流涕、咳嗽、咳痰清稀等症。对于病毒感染导致的上呼吸道症状有改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