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暑未消,养生润为要

处暑节气正处在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一场秋雨一场凉”的气候特征明显。昼热夜凉的气候,对人阳气的收敛形成了良好的条件,也是养生的好时节。



处暑后,天气往往干燥、少雨,人体皮肤可能会因此变得紧绷,甚至起皮脱屑、毛发枯燥无光泽、头皮屑变多、嘴唇干燥或裂口,这就是所谓的“秋燥”。在此期间,从饮食和起居方面都要注意防燥


1

处暑暑未消,养生润为要


处暑并不意味真正的秋凉,所以养生保健应以滋阴祛暑并重。


早起早卧


日常起居调养宜早卧早起,“早卧”可调养人体中的阳气,“早起”则可使肺气得以舒展,防止收敛太多。


喜润恶燥


此时应该多喝水补津液,适当补充滋阴作用的食物,如南瓜、萝卜、蜂蜜、芝麻、百合、银耳、梨等。


需要注意的是,立秋之后,天气转寒,像西瓜这类大寒的瓜果,则要少吃或不吃了。



秋季燥气当令,易伤津液,而肺对应秋季,为娇脏,喜润恶燥,故饮食原则应少吃煎炸、辛辣等食物。保持居住环境的湿度也是润燥的重要环节。


养脾祛湿


处暑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气温还是较高,因此近期还要注意防暑祛湿,养护脾胃,夜里不要贪凉,不要多吃冷饮,以预防胃肠道疾病。



经过苦夏的煎熬,很多人往往有乏力、食欲不振等脾胃虚弱的临床表现。


因此要重视调理脾胃,以排出体内的湿热之邪,促进脾胃功能的恢复,为冬季养生做好准备。


2

秋冻捂当道,捂住这三个部位


老话说,春捂秋冻,但像肚脐、后背和双脚可冻不得,反而要捂一捂。


捂肚脐


初秋的露脐装成了街上一景。但肚脐归属任经,对女性而言,私密重要的器官都归这里管,风寒入侵会诱发痛经等妇科疾病


捂后背


后背上的督脉有温阳的作用,因此,养护阳气就要让后背暖一暖。


捂双脚


脚上有很多穴位,如足三阳经的起点,掌管着肝脾肾等重要器官,受风着凉自然会影响这些器官的正常工作。因此,还不舍得脱去凉鞋的人,一定要穿上袜子再穿凉鞋。


3
秋季气候干燥,不但要注意日常生活中的调理,同时在日常的饮食方面也要注意。下面就来为大家介绍几款适合秋季的养生食谱。

木瓜银耳粥

功效:养阴润肺,健脾祛湿


做法:

1.木瓜切一半备用,莲子洗净;

2.银耳和枸杞放在冷水中浸泡30分钟左右;

3.木瓜去皮去籽切成块,银耳撕成小块,所有原料备好;

4.锅中放入适量水,烧开后转小火;

5.将银耳、莲子和冰糖放入,煮约30分钟;

6.放入木瓜和枸杞再煮5分钟即可。


核桃花生粥

功效:润肺止咳、补肾固精


做法:

1.干核桃、红枣、糯米、花生、燕麦、红枣洗净备用;

2.将糯米、花生仁、燕麦、核桃仁放入砂锅,并加入一颗冰糖;

3.放进洗净的红枣入锅,最后倒进适量的水即可。


麦冬粥

功效:养阴润肺、益胃生津


做法:

1、将米、麦冬、大枣淘洗后放入锅内,加水,猛火煮开;

2、用小火煨至米烂、粥稠便可食用。


上一篇:经络不通,百病生!疏通经络瘀堵的“开关”只需一招!
下一篇:10月备爱礼丨“智能肩颈按摩仪”为爱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