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灸经络灸之全息疗法

什么是经络(图解)

一、概念:

《医学入门·经穴起止》说:“经,径也。径直者为经,经之支脉旁出者为络。”即是说经,有路径的意思,是经络系统的纵行干线;络,有网络之意,是经脉的大小分支,纵横交错,网络全身,无处不至,并像网络一样相互联络。经脉大多循行于深部;络脉则循行于较浅的部位,有的络脉还显现于体表。

经络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沟通于脏腑与体表之间,将人体脏腑组织器官联系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并借以行气血,营阴阳,使人体各部的功能活动得以保持协调和相对的平衡。针灸临床治疗时的辨证归经,循经取穴,针刺补泻等,无不以经络理论为依据。《灵枢·经别》说:“夫十二经脉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又如《灵枢·脉经》中说:“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 

二、经络定义

经络: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形体官窍,沟通上下内外,感应传导信息的通路系统。

经络是人体运行气血的通道。

穴位:脏腑经络之气输于体表的部位。

经络简称为大道路:经为大路、络为小路

造成经络不通的主要原因

1.大量进食垃圾食品。

2.长期处在空调的环境中。

3.长期一种姿势工作。

4.自然环境的污染

5.穿紧身衣裤

80%的疾病与经络堵塞.气血不通有关

1. 肺经不通:会引起气逆痰多等呼吸系统疾病。

2.胆经不通:会引起一切胆病,头痛目眩,肝脾不和,肋间神经痛,月经不调,   内分泌失调,更年期综合症。

3.肝经不通:会引起女性妇科疾病,慢性肝病,生殖系统疾病,头昏脑胀,阳痿

早泄,风毒湿毒,血液毒素不能排除。

4.心包经不通:会引起一切心脏病及心脑血管疾病,脾胃不和心肌缺血,心慌失

眠,高血压,胸闷气短。

总之,痛则不通,不通则痛

疏通经络,调理气血、调整脏腑、平衡阴阳、扶正祛邪,在快速排出人体内的风、寒、湿、淤、堵、毒的同时补充人体之正(阳)气,激活人体的各项生理机能,使人体迅速恢复健康理想的状态。

什么是经络灸?

   

     经络灸,堪称经络之王,是中国灸独创的作用于经络线的高科技产品。

     采用高低温、超临界生物萃取技术,直接作用于经络循行线,形成超强线性刺激;高浓度离子态药物,快速渗入体内,推动经络气血的运行,达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的功效。能快速缓解治疗人体十四经络不通所带来的系列病证。 

经络灸产品特点

快:离子态药物超强渗透,只须数秒至1分钟,

        快速突破皮肤表层,直达经络。

浓:应用高低温、超临界生物萃取技术,药物浓度增强10倍。

准:皮表循经给药,药物直达病灶,疏通经络气血。

便:随时灸,随身携带经络师,方便快捷。

久:持续作用于经络线1-2小时。

经络灸理论

我们通过“全息医学”指导“经络灸”的操作,可以实现在较小区域进行循经治疗,从而可全面配合中国灸系列产品进行疾病治疗。操作中渗透“刮痧”的理论,从而实现该产品着重于“线”的目的。

产品中的艾叶、丁香、威灵仙、独活等中药,多为芳香化湿、通络行气之品,更是可以使经穴经气通畅,百病可瘥。

经络灸配合艾针灸、隔药灸形成点、线、面全方位结合治疗疾病:

经络灸的作用

(一)活血祛瘀

经络灸可调节肌肉的收缩和舒张,使组织间压力得到缓解,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加组织流量,从而起到“活血化瘀”、“祛瘀生新”的作用。

(二)调整阴阳

对脏腑功能有明显的调整阴阳平衡的作用,如肠蠕动亢进者,在腹部和背部等处使用循经治疗可使亢进者受到抑制而恢复正常。反之,肠蠕动功能减退者,则可促进其蠕动恢复正常。这说明经络灸可以改善和调整脏腑功能,使脏腑阴阳得到平衡。 

 (三)舒筋通络

  消除疼痛和肌肉紧张、痉挛  

  主要机理有:

  一、加强局部血液循环,

             使局部组织温度升高;

  二、提高局部组织的痛阈;

  三、经脉与十二皮部的关系:

        欲知皮部,以经脉为纪者,诸经皆然。

经络灸的调理步骤:

经络灸的刮拭方法

(1)方向  

           朝一个方向反复进行刮试,切不可来回刮,20次-30次出痧即止。刮完一个部位再刮另一个部位,不可无目的地乱刮。

(2)要求   

    a、从上到下,由内而外,先左后右

    b、刮上肢应由肩经肘至手,刮下肢应由股经膝至足;刮   背部,纵行从上向下,横行(沿肋间隙)由内而外。

(3)原则

    轻灵勿滞,均匀柔和,持久有力,沿途用力一致,渗透有知,不强求出痧

十二经络详解(经络灸之全息疗法)

一、手太阴肺经

从胸走手,起于中府,止于少商,共11穴

常用穴有: 孔最、列缺、太渊

主治:喉、胸、肺部疾患及经络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

二、手阳明大肠经

从手走头,起于商阳,止于迎香,共20穴

常用穴有:合谷、手三里、曲池、臂孺、肩髃、迎香

主治:头面、五官、咽喉、热病及经络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

三、足阳明胃经

从头走足,起于承泣,止于厉兑,共45穴

常用穴有:承泣、颊车、人迎、乳根、天枢、犊鼻、足三里、丰隆、解溪

主治:胃肠病、头面五官病证、发热、神志病及经络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

四、足太阴脾经

从足走胸,起于隐白,止于大包,共21穴

常用穴有:三阴交、阴陵泉、血海、大横、大包

主治:消化系统疾病、妇科、前阴病及经络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

五、手少阴心经

从胸走手,起于极泉,止于少冲,共9穴

常用穴有:极泉、少海、神门

主治:心、胸、神志病及经络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

六、手太阳小肠经

从手走头,起于少泽,止于听宫,共9穴

常用穴有:养老、肩贞、颧髎、听宫

主治:头、枕、项、耳、目、咽喉病、热病、神志病及经络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

七、足太阳膀胱经

从头走足,起于睛明,止于至阴,共67穴

常用穴有:肺俞、心俞、膈俞、肝俞、脾俞、胃俞、三角俞、肾俞、承扶、委中、承山、昆仑

主治:眼病和头、项、背、骶部、下肢病及痔疮、脱肛、精神病、癫痫等。

八、足少阴肾经

从足走胸,起于涌泉,止于俞府,共27穴

常用穴有:涌泉、太溪

主治:妇科、前阴病、肾、肺、咽喉病及经络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

九、手厥阴心包经

从胸走手,起于天池,止于中冲,共9穴

常用穴有:曲泽、内关、大陵、劳宫

主治:心、胸、胃、神志病及经络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

十、手少阳三焦经

从手走头,起于关冲,止于丝竹空,共23穴

常用穴有:肩髎、翳风、耳门

主治:侧头、耳、目、胸胁、咽喉病、热病及经络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

十一、足少阳胆经

从头走足,起于瞳子髎,止于足窍阴,共44穴

常用穴位:听会、肩井、环跳、阳陵泉

主治:侧头、耳、目、咽喉病、神志病、热病及经络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

十二、足厥阴肝经

从足走胸,起于大敦,止于期门,共14穴

常用穴有:太冲、章门、期门

主治:肝、胆病、妇科、前阴病及经络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

经络灸操作要求

操作要求:取出经络灸,摇晃几次,在要求的节段上轻轻滑动走珠滚动按摩器,来回5-10次。循经治疗时持续用管底边缘在经络上单向刮拭,控制在20-30次左右。刮拭后在特定穴位采用中国灸敷贴类产品针对性治疗!

经络治疗病症口诀

容易感冒找肺经,头面疾病找大肠

消化不良找胃经,疲劳透支健脾经

心烦心痛找心经,吸收不好找小肠

颈肩头背靠膀胱,精气不足找肾经

失眠多梦找心包,奇难杂症理三焦

节结肿瘤通胆经,情志抑郁疏肝经

慎用症与禁忌症

1.凡皮肤有溃烂、损伤、炎症的禁用。

2.白血病,血小板少慎用。

3.器质性病变慎用,危重症禁用。

4.孕妇禁用。

5.大病初愈、重病、气虚血亏及饱食、饥饿状态下也不宜使用。


上一篇:蜜拓蜜:都说男人白天男子汉,晚上回家汉子难;中国灸(男神灸)唤醒男人沉睡的魅力,让你自信做男人!
下一篇:蜜养生 | 夏季腹泻高发期!缓解腹泻中医有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