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伏来临!再不做三伏灸,只有等到明年了!

今天(7月22日)中伏了,天气越来越热!

有不少灸友问:夏季天气炎热,阳气这么足,

还要继续灸疗吗?

那今天我们就来说说...

--

夏季能灸疗吗?

                 

中医认为,现代人大都体寒、阳虚,即使没有大病,身体上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亚健康问题。

现代人从小就生活在空调冰箱冷饮遍布的环境,又喜食寒凉之物,加上熬夜、久坐不动等不良生活习惯,难免寒气凝结在体内,轻则耗损阳气,重则伤及脏腑,还会出现以下问题——


  • 过敏性鼻炎、哮喘、慢性支气管炎、各种慢性咽炎等多种肺系疾病 ;

  • 四肢寒凉怕冷,免疫低下,反复感冒;

  • 虚寒头痛、慢性虚寒、胃肠炎、溃疡病、腹泻、消化不良、厌食、胃痛;

  • 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骨关节问题及颈肩腰腿痛等症状;

  • 痛经等虚寒性的疾病及其他妇科问题。


一旦出现这些疾病,病程短则几年,长则几十年,且易反复发作,这往往是由于患者正气受损所致。


中医认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因此,若要补充人体阳气,当以去寒湿养为养生之要。


所以在夏季大自然阳气最盛的时候灸疗,补益的效果能够达到最佳。中医主张的“春夏养阳”“冬病夏治”,便是该理论的具体体现。



                   三伏灸疗,胜过人参


中医讲“寒生百病,应以热治寒”,三伏天是人体气血最旺盛的时期,若此时利用灸疗来加强阳气,则可以使机体最大限度利用夏季阳气充盛之时顺势而治,达到扶正祛邪的治疗目的。


1
改善体质


中医认为,三伏灸疗,是集“天之阳、地之阳(灸疗)、人之阳”三重合力,可固本扶正,祛除体内寒湿,打通瘀阻经络,彻底改善寒湿体质。


2
预防疾病


三伏天阳气聚集在体表,但五脏空虚,阴邪易于内,冬季时,很易发病。灸疗可温养五脏,充盈阳气,达到预防疾病的效果。


3
疏通经络


夏季,很多人会感到闷热不适甚至中暑、晕厥,这是经络不通的表现。灸疗是“纯阳之火”,能把经络穴位打开,通达病位,畅通气血。


4
升免疫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灸疗可促进新陈代谢,增强血液循环,调整内分泌,提高机体免疫力和防病能力,因此,有人称其“胜过千年人参”。



年龄不同,穴位不同

针对不同年龄人群,灸疗的养生穴也不相同,夏天灸疗常见三大养生穴位:

1
35岁前灸“肺俞”

年轻人户外活动较多,出汗后常常不注意保暖,又贪凉喜食冷饮,很容易感冒。因此,保护肺气非常重要。

肺俞穴是肺脏之气出于背部之所,主宰全身在表之卫气,固护人体正气不受外邪侵犯。其位于人体第三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1.5寸。

灸法操作:身体不适、即将感冒、进食冷饮后均可施灸,将灸贴敷于穴位处,30分钟后可将温控贴贴于药膏背面。分别在节气更替的前1~2天敷灸,即每月灸两次。

2
35~60岁灸“足三里”

人到中年,生活稳定,家庭和谐,应酬繁多,思虑过度,运动不足,最易伤脾胃,致肥胖及并发高脂血症、脂肪肝等。灸“足三里”能强健脾胃功能,对全身各系统都有强壮作用。

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前外侧外膝眼下3寸,胫骨旁开一横指处。

灸法操作:方法同肺俞穴。灸足三里穴,贵在坚持,因此古人有“若要安,三里不曾干”的说法。

3
60岁后灸“关元”

步入老年,肾气渐疲,元气渐亏,会出现腰膝酸痛、夜尿频多、健忘失眠、不耐疲劳、视力减退、听力衰减、脱发白发等肾虚症状。

关元,在脐下3寸,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处。具有培元固本、补益下焦之功,凡元气亏损均可使用。

灸法操作:方法同肺俞穴,最佳频率为1日1次,贵在坚持。

“三伏灸”的注意事项


  • “暑易伤气”,因此灸疗时间宜短不宜长,若艾灸时间过长,出汗太多,会伤津耗气,令人头昏胸闷,心悸口渴;


  • 进食后不宜马上灸疗,待休息1小时左右方可灸疗;


  • 在灸疗时不能过饥或者过饱,以免出现不良反应;


  • 保持心情的平和,不要有太大的波动;


  • 在灸疗时口渴可以喝温开水,不要喝冷水,以免影响灸疗效果;


  • 夏天容易出汗,在灸疗后,不能立刻洗澡,宜休息2个小时左右再洗澡,因为在疗灸时,人体的汗孔是打开的,如果这时洗澡,容易感受寒凉;


  • 灸疗后应适当休息。


今年的三伏时间

初伏:2019年7月12日(农历六月初十)——2019年7月21日(农历六月十九) 


中伏:2019年7月22日(农历六月二十)——2019年8月10日(农历七月初十) 


末伏:2019年8月11日(农历七月十一)——2019年8月20日(农历七月二十)


上一篇:三伏灸冬病夏治之中国灸
下一篇:大暑丨三伏天,你的身体需要这样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