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后50种反应,代表50种含义,教你50种处理方法!
艾灸后常见的50种反应 |
|||
序号 |
艾灸后的反应 |
该反应所代表的含义 |
应对措施 |
1 |
水泡 |
体内的湿寒比较重 |
小水泡继续灸,大水泡针消毒后刺破挤出,避免感染,控制好灸量和火力,可以继续灸 |
2 |
红 疹 |
体内的风、湿、寒比较重 |
改为悬灸会减弱,加灸曲池、大陵,期间可以刺血或者拔罐 |
3 |
口 渴 |
上实下虚 |
继续施灸,灸前喝杯热水,多灸腿部 |
4 |
病症加重 |
身体虚弱,正气弱 |
继续施灸,局部刮痧,点刺放血 |
5 |
返 病 |
正邪相争 |
加强营养,继续施灸,扶正祛邪 |
6 |
上 火 |
表明体质热或灸量大,配穴不合理 |
加灸足三里、三阴交、涌泉等下焦穴位,引火归元,控制好灸量和频率 |
7 |
口干舌燥 |
上焦有虚火 |
加灸曲池、合谷、太溪、照海,清虚降火 |
8 |
烦 躁 |
体内有虚火 |
继续施灸,多灸腿部,少灸上焦部位,适当刮痧、拔罐 |
9 |
烫 |
经络有瘀堵现象,热无法渗透下去,烫的部位大多是有问题的部位:按下去有疼痛或结节的部位,或是平时不舒服、平时疼痛的部位。 |
艾灸前可先按摩,疏通经络,打开穴位后再灸 |
10 |
痒 |
体内有风邪 |
改为悬灸可减弱,用手揉,加灸曲池、百虫窝 |
11 |
不 热 |
表明体内寒气较重,体内寒气与热抵消,因此感觉不到热;也可能因最近太疲劳,气血虚弱或经络不通 |
适当加大艾灸量,控制好火力 |
12 |
灸后皮肤红白相间点 |
经络不通 |
继续施灸,红白点会自动消失 |
13 |
头晕、头胀 |
下焦部位经络堵塞,艾灸补进的气血全拥到脑部,加上原本脑部经络不通,而导致头晕、头痛现象 |
头部和手臂进行适当刮痧、按摩;要序渐进施灸,可加灸大椎、合谷、太冲 |
14 |
全身无力感或增加酸痛 |
痛风、月内风、体内有风湿 |
继续施灸,慢慢该症状就会消失 |
15 |
全身乏力 |
体虚或其他病症 |
掌握好灸量和火力,注意饮食,加强运动 |
16 |
身体沉重 |
气血循环不畅、经络不通 |
继续施灸 |
17 |
呼吸急促或不顺畅,情绪不稳定、头重 |
心脏功能弱、心肌供血不足、血偏稠 |
适量施灸、配合医师治疗 |
18 |
想睡觉 |
经络疏通后需要更多的气血滋养,气血不足,则脑部缺氧,导致发困 |
食疗补气血,继续施灸 |
19 |
酸痛、疲劳、嗜睡 |
气血於堵或气血不足 |
食疗补气血,继续施灸,不要熬夜,适当运动 |
20 |
鼻流清涕 |
肺部有寒气,正气弱、免疫力差 |
加灸肺俞、迎香 |
21 |
面色红润有光泽,皮肤饱满滋润 |
经络开始畅通,皮肤得到气血的滋养 |
继续施灸 |
22 |
色斑变淡、痘痘消失 |
体内毒素排出,身体机能恢复 |
继续施灸 |
23 |
左热右凉 |
血瘀或血虚 |
右侧疏通时多加强 |
24 |
右热左凉 |
虚或气瘀 |
左侧疏通时多加强 |
25 |
忽冷忽热 |
阴阳不平衡(晚上不睡觉,白天想睡觉) |
继续施灸,加灸然谷 |
26 |
上半身热或只是下半身热 |
不热的那半边经络不通 |
不通的半身,加大灸量 |
27 |
局部皮肤凉 |
相应经络不通,阳气到达不了,相应的脏腑功能就会下降 |
继续施灸,加强运动 |
28 |
越来越凉,感觉冷 |
体内的经气充足,开始将寒气驱除体外 |
加大灸量 |
29 |
粘 汗 |
湿气重、脾虚 |
继续施灸,加灸脾虚、阴陵泉 |
30 |
冷 汗 |
寒气重,阳虚 |
继续施灸,加灸命门 |
31 |
腹部或后腰出油 |
血液粘稠、血脂高、血液毒素过多 |
继续施灸,期间也可以拔罐等 |
32 |
疼 痛 |
体内的经气被激发,与病灶的邪气相搏斗时的反应 |
继续施灸,疏通相关经络 |
33 |
腹 泻 |
体内有寒湿,艾灸之后,阳气提升,体内运行时,肠胃功能开始恢复,肠蠕动增强,病邪化开,排出体外 |
继续施灸,脏腑中浊气排出体外,症状就会消失 |
34 |
肾脏有酸痛感(腰酸腰凉),尿量增 |
肾功能不佳,肾气不足 |
继续施灸,多喝水,注意饮食 |
35 |
脐部出黄水 |
有妇科或者肠胃炎症 |
继续施灸,多喝水,不要吃辛辣食物,常注意饮食卫生、加强运动 |
36 |
脐下出水泡 |
有妇科或者肠道湿寒,严重的人会在脐周起一圈硬皮 |
继续施灸,多喝水,不要吃辛辣食物,常注意饮食卫生、加强运动 |
37 |
肚脐出水泡,且还有红点 |
有妇科或者肠胃炎症 |
继续施灸,多喝水,不要吃辛辣食物,日常注意饮食卫生、保证该部位的清洁与干爽,加强运动 |
38 |
排尿变多 |
身体毒素、寒邪从身体排出 |
继续施灸,可加灸肾俞、膀胱俞促进排毒 |
39 |
染 病 |
本身的慢性病,正气足了以后的正邪相争 |
在专业艾灸师指导配穴、施灸 |
40 |
月经异常 |
调理过程中,也会消耗一部分人体津液,若吸收功能差,补液不足,此时气血虚弱,出现的假象 |
适当减少灸量,艾灸前后补充温水,适当吃一些山药等补益脾胃的食物,增加气血的转化这种症状就会得到缓解 |
41 |
月经提前或推后 |
气虚、血热、精神紧张、压力大 |
继续施灸,慢慢就会正常 |
42 |
白带异常 |
寒邪循经而走,经脉绕于阴气,阳气增强之后,阴邪驱逐,正邪相争中,细菌暂时滋生,出现白带异常 |
继续施灸,保持外阴清洁、干爽,多喝水,尽量吃清淡的食物 |
43 |
百会、鱼际穴,手心,涌泉冒凉风 |
体内瘀,有寒气 |
继续施灸 |
44 |
百会冒热风 |
虚火旺 |
上焦少灸,灸滋阴的穴位及下焦为主 |
45 |
鱼际冒热风 |
肺部有热 |
疏通手太阴肺经,经下焦为主灸或艾灸涌泉穴 |
46 |
手心冒热风 |
心肺火旺 |
上焦部位少灸或不灸,好转反应后正常灸 |
47 |
三阴交冒凉风 |
可能有妇科 |
加灸妇科穴位 |
48 |
关节冒凉风 |
关节内有寒气,容易患关节炎 |
继续施灸,循序渐进加大灸量 |
49 |
膝盖冒热风 |
胃火旺 |
加灸内庭泄胃火,少吃辛辣食物 |
50 |
涌泉冒热风 |
肾阴虚 |
继续施灸,加灸太溪、照海 |
艾灸注意事项:
1、如果想增加艾灸效果,那么在艾灸之前或者艾灸之后适当活动一下筋骨,效果会更好;如果在施灸部位刮刮痧,拔拔罐后再艾灸,效果会更好。
2、老年人艾灸,初期取穴少一点,每个穴位的艾灸时间也短一点,慢慢增加艾灸穴位和延长艾灸时间。
3、天气寒凉的时候,艾灸后最好过一个小时再出门;出门时还要避免受风寒。
4、艾灸时多喝温开水,加点蜂蜜可以帮助更好的滋阴。
5、一定要注意,艾灸后2个小时才能洗澡;有一些老师说艾灸后可以用高于体温的热水洗澡,这是非常不严肃的说法!就是开水,他还是水,它的“湿”性并没有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