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了解小孩脾胃虚弱的按摩之前,我们先来学习下如何判断小孩属于脾胃不和。
小孩饮食后出现消化不良并且伴有容易拉稀、大便干燥、婴儿吐奶则有可能是脾胃虚弱。
妈妈通过以上方法初步判断小孩是否脾胃不和后,便可以运用下面的按摩方法给小孩调理:
按摩方法:在小儿拇指螺纹面旋推,或将宝宝拇指屈曲,从指尖向指根方向直推5-10分钟。
作用:健脾胃、补气血。用于脾胃虚弱、气血不足引起的消化不良、腹泻等症状。
位置:位于四根手指(食指到尾指)的第一个指间关节。
按摩方法:从食指往尾指方向推;人的手指关节高低不平,或以中指为水平线推四横纹,1天推200次左右,在小孩厌烦前完成。
作用:解决气血不和、
厌食、口舌生疮,提高消化能力。
作用:健脾和胃、
消食化滞、运达上下之气,常用于乳食停积、食欲不振、腹泻、呕吐等症。
①先从上往下捋一捋小孩的背脊,中指放在脊柱上,食指无名指自然分开,边揉边往下走,先让小孩适应;
②捏起背部的肉,双手一紧一松交替往上提,从上到下捏3-5遍, 然后从下往上捏;
③捏的部位是以脊柱为直线的宽带,捏上去以后四个手指沿着宽带轻抚下来。
④每天按摩3-5遍即可;如果不经常按摩,每次按7-8遍即可。
中脘:为手少阳、手太阳、足阳明、任脉等经络的汇聚之处,对腑病的治疗效果显著,特别是以胃的疾病为主,有益补中气、疏利中焦气机之效,对中脘施灸可保护胃黏膜屏障,增加胃黏膜血流量。
足三里:
增强免疫力、抵抗力的作用,对足三里施灸可调节脾胃、扶正培元、通经活络;中脘和足三里相配合,是临床上常用的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穴位组合。
天枢:
可消食消滞、疏通肠胃、理气通便。以灸疗的温热刺激,促进机体气血运行,从而达到调节肠胃、健脾益气、温热散寒的目的。
儿童吃得过饱,容易导致脾胃超负荷。
家长可以固定孩子一天的饭量,同时分开几餐,让他能在消化能力范围内进食。
中医认为小孩属于热性体质,阳有余,这种体质容易贪凉。
家长要限制小孩喜欢冷饮冷食的坏习惯,否则孩子会因此脾胃受损。
儿童积食之后,首先家长需要调整小孩的食量,其次要让小孩少吃荤、鸡蛋、粗粮(积食期间小孩消化能力不足)、甜食、烧烤油炸食品,调整消化能力。
馒头、花卷这类容易消化的食物可以作为平时少吃多餐的“零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