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灸为什么要贴敷在大椎穴?

大椎

【总督诸阳】

感冒大家都经历过,但很少有人知道,我们的身体里就有一个自带的“感冒克星

当出现鼻塞流涕、打喷嚏、舌苔薄白、畏寒恶风的症状时,用感冒灸敷贴大椎穴,就能起到祛风散寒、发散通窍的作用。


感冒灸+大椎穴的绝妙搭配,到底是个什么原理呢?



大椎,总督诸阳

大椎穴,古人称它为“诸阳之会”,这个穴位在背部的最高点,而背部本就属阳,所以大椎穴处于阳中之阳的位置。


《甲乙经》载:“大椎,三阳,督脉之会”。意思是,大椎是督脉与手足三阳经的交会穴。


在中医针灸理论中,督脉具有统率和督促全身阳经的作用,管理人体所有阳气。


而人体的阳经和督脉又相交汇在大椎穴上,大椎穴就相当于一个十字路口,起着交通枢纽的作用,是人体战略要地。

它所接纳的气血物质是来自督脉传来的充足阳气,和手足阳经外散于背部阳面的阳气。


这两处阳气相汇合,强强联手,让这个穴位中的阳气充足、满涨,就好像一个结实的锥子一样,所以叫做“大椎”。



感冒,外邪侵袭

感冒是由于六淫侵袭人体而发病,以感受风邪为主,在不同的季节,夹时邪相合而侵入人体。


如:冬季多夹寒邪,春季多夹风邪,夏季多夹暑湿,秋季多夹燥邪。其中又以风寒、风热、暑湿为多见


风邪夹时令之邪,由人体的皮毛、口鼻而入,侵犯肺卫,则卫阳被遏,营卫失和,邪正相争,肺气失宣,而致感冒。

感受外邪是否发病,取决于感邪轻重和人体阳气的强弱,如果阳气不足,人就会怕冷,容易感冒。



祛风散寒,还需通阳解表

要想温阳散寒,治疗风寒感冒,就必须用外力温补大椎之阳,也就是温补一身之阳气。


什么东西可以补阳气呢?


防风为解表散寒之要药,配细辛、川芎可助阳通经、行气活血;配白芷可通肺窍;配苍耳子可祛湿;配荆芥可祛风镇痰。


风寒外袭时,这些益气通阳的药材当为上策。

所以,用感冒灸对大椎穴进行药物敷贴,可以祛风散寒,激发人体的自愈机能。


阳气充足后,则可驱寒外出,感冒的症状自然就会缓解。

感冒灸

¥98.00 ~¥700.00

立即购买


上一篇:滥用抗生素危害 抗生素基本信息了解一下~
下一篇:蜜拓蜜丨艾灸让男人补气,女人补血